《谪岭南道中作》阅读答案及赏析

谪岭南道中作
李德裕
岭水争分路转迷,枕榔椰叶暗蛮溪。
愁冲毒雾逢蛇草,畏落沙虫避燕泥。
五月台田收火米,三更津吏报潮鸡。
不堪肠断思乡处,红槿花中越乌啼。
[注]李德裕(787—850),唐代文学家﹑政治家。字文饶。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宰相李吉甫之子。穆宗时﹐因与牛僧孺﹑李宗闵政见不合﹐发展成为党争。武宗即位后﹐得到重用﹐拜太尉﹐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执政6年﹐内驭宦官﹐外败回纥﹐平泽潞节度使刘稹叛乱﹐朝廷一时呈中兴之势。后宣宗即位﹐牛党执政﹐一反此前政治措施﹐李德裕被贬为潮州司马﹐再贬崖州司户参军﹐于贬所去世。
这首七言律诗,是李德裕在唐宣宗李忱即位后贬岭南时所作。
《古诗十九首》有“越鸟巢南枝”句,意谓南方的鸟北飞后仍筑巢在向南的树枝。
1、试分析首联中“争”和“暗”字的妙处。(5分)
2、清人沈德潜认为颔联“一语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请分析这种说法。(6分)

参考答案
1. “争”字,用了拟人手法(1分),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道路纡曲,使人迷失方向是“岭水”故意“争分”造成的。(2分)“暗”字,突出枕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1分)连溪流都为之阴暗(1分)。
2. 颔联表面写在谪贬途中处处提心吊胆的情况:害怕遇到毒雾,碰着蛇草;更担心那能使中毒致死的沙虫,连看见掉落的燕泥也要畏避(2分),有力地渲染了岭南地区的荒僻险恶(1分)。实际上诗人运用双关的写法,用这种险恶的自然环境比喻官场的凶险,,用“毒雾” “蛇草”等来喻指奸佞小人,从而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和畏惧之情(“比喻”答“象征”也对,3分)


1 、首联中有两个字用得精妙,请找出来,加以分析。(5分)
2 、诗人无罪被贬岭南,其情感异常复杂,请简要分析作者在尾联如何表达思想感情的。(6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两个字是“争”和“暗”(1分)。②“争”是竞争的意思。岭南重峦叠嶂,山溪奔腾湍急,形成不少的支流岔道。再加上山路盘旋,行人难辨东西而迷路。这里用一“争”字,不仅使动态景物描绘得更加生动,而且也点出了“路转迷”的原因好像是山和水在争路一样。(2分)③“暗”是昏暗的意思。“暗”字突出桄榔、椰树等常绿乔木的茂密,遮天蔽日,连溪流都为之阴暗。(2分)(答到其它字,酌情给分)
2 、尾联用了两种手法:①化用典故。②诗人被贬异地,听到越鸟在枝头啼叫,联想飞鸟尚不忘本的典故,表现自己的思乡之情。③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④诗人描绘了“红槿花”开,“越鸟”啼呜的景象,表现(反衬)出自己被贬南方后的思乡之情。(手法、分析、情感各1分。)

简析
此诗以迁谪之人的敏感笔触描写了岭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山光景物、民俗风情,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全诗语言凝重,诗情沉郁,流露出诗人谪居岭南的抑郁不平以及浓烈的思乡情绪。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34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吴锡畴《别吴仲俊》阅读答案

    别吴仲俊 [宋]吴锡畴 背人春事①水趋东,浅紫深红次第空。 宿霭未干桑叶雨,薄罗初试棟花风。 诗联锻炼微吟里,豪气施行半醉中。 此去相逢堪几度,别怀作恶②老来同。 〔注〕①春事:春…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46
  • 贺铸《天香》阅读答案及赏析

    天香 贺铸 烟络横林,山沉远照,逦迤黄昏钟鼓。烛映帘栊,蛩催机杼,共苦清秋风露。不眠思妇,齐应和、几声砧杵。惊动天涯倦宦,骎骎岁华行暮。 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52
  • 诗歌鉴赏之鉴赏人物形象教学案

    诗歌鉴赏 ——鉴赏人物形象 考点阐释: 古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4
  • 扬基《梦游西湖》阅读答案与解析

    梦游西湖   扬基   采莲女郎莲花腮,   藕丝衣轻难剪裁.   瞥然一见唱歌去,   荷叶满湖风雨来, 1、简要分析第三句“瞥然一见唱歌去”在全诗结构上…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0
  • 李商隐《二月二日》阅读答案附赏析

    二月二日①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 ①此诗作于诗…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66
  • 崔涂《巴山道中除夜书怀》阅读答案及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 唐•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1.(5分)这道诗表达诗人怎么样的感情…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