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邶风·柏舟》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柏舟     《诗经》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流。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悔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释】微:非,不是。  鉴:镜子。  茹:度,或含。  据:依靠。  愬:告诉。  愠:怨恨。
觏:遭逢。  闵:疼痛,引申为谗言。  摽:捶,打。
(1)这是一篇直抒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的(      )主义作品,(     )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诬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悲愤。 
(2) 此诗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且 富于变化,试分析诗人是如何运用明喻和暗喻来完成对诗人自我形象的塑造的。(要求:明喻与暗喻至少各一个) 

参考答案
(1).现实    隐忧
(2)暗喻:首章既以舟喻国,又以舟自喻。以舟喻国,泛泛然于水中流,其势靡所底止,喻国事飘摇不定而不知所从;又用柏木做的舟坚牢结实,但却飘荡于水中,无所依傍,以比喻飘摇不定的心境,喻自己的忧心,沉重而漂浮。末章日月的微晦不明,失其光辉,喻主上为群小谗蔽,忠奸不明。
明喻:第二章以镜作喻,说明自己不可能想镜子那样不分善恶美丑,将一切都加以容纳而照进去,表白不能逆来顺受之意,辞意坚决果断;第三章以石、席为喻,表明自己坚定不移的刚强意志,语句凝重、刚直不阿。末章以没有洗干净的衣服比喻,忧之缠身而难去,喻写忧心之深以摆脱。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赏析:
《国风·邶风·柏舟》是古代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篇,其作者难以考证。此诗以“隐忧”为诗眼、主线,逐层深入地抒写作者的爱国忧己之情,倾诉个人受群小倾陷,而主上不明,无法施展抱负的忧愤。全诗直诉胸臆,径陈感受,风格质朴,其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善用比喻,而富于变化,另外其语言亦复凝重而委婉,激亢而幽抑,侃侃申诉,娓娓动听,在《诗经》中别具一格。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46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的词语注释

    木兰诗的词语注释   木兰诗   作者: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9
  • 王维《竹里馆》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注释】     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n…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7
  • 戎昱《罗江客舍》阅读答案

    罗江客舍 戎 昱 山县秋云暗,茅亭暮雨寒。 自伤庭叶下,谁问客衣单。 有兴时添酒,无聊懒整冠。 近来乡国梦,夜夜到长安。 【注释】戎昱,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45
  • 高考语文试卷诗词鉴赏题及答案与赏析汇编

    诗词鉴赏题汇编 12.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咏素蝶诗 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0
  • 白龙马的真实身份是()。

    白龙马的真实身份是()。 A.东海敖闰之子 B.西海敖闰之子(正确答案) C.南海敖闰之子”

    题库 2022年9月10日
    63
  • 古诗词鉴赏之形象类试题答题技巧及练习答案

    形象类 诗歌作品中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它包括人物形象、事物形象和景物形象三种。 (一)设问方式 1、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