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翻译赏析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     好奇的孩子见了我都不认识,笑着问:“老人家,您从哪里来。”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
这两句诗在写法上别出心裁,明明是写自己,却以儿童的眼光看自己,反衬人世的沧桑。一个“客”字更是意韵全出,内心的苍凉可见一斑。
诗句意思:(乡里的)小孩看见了贺知章却不认识,笑着问他是从哪里来的

意思: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赏析:
  风华正茂时离开家园,回家时已经两鬓苍苍,家乡的儿童也把他当成外来客。面对着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这一切怎能不让他伤怀呢?时光易逝,世事沧桑,弹指间的感慨在朴素无华的语言中自然地抒发出来。

这首诗为天宝三年(744)诗人归隐永兴时所作。

  偶书指因偶有所感而即兴写下来的文字,原作二首,这是第一首。诗中运用对比的艺术手法,细致传神地表达了诗人重返阔别数十年的家乡时那种既感喜悦又觉陌生的复杂感情,读来觉得入情入理,亲切自然。

  首句“少小离家老大回”,以简洁平实的语言概括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通过“少小”与“老大”、“离”与“回”等词语的反比,突出离乡时间之久。

  次句“乡音无改鬓毛衰”,则通过变(鬓衰)与不变(乡音无改)的对比,表现出诗人尽管客游他乡多年但思恋故土之心始终没有改变的老而弥笃的情怀。三、四句“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是从诗人的角度宕开,以儿童的角度描写故乡人对自己还乡的反应,其中也暗含了诗人这家乡原来的小主人与今天的小主人—— 儿童之位置变换的对比,使画面顿时呈现为欢快明朗的喜庆色彩。你看,见到诗人这须发皆白、老态龙钟的陌生人扶杖归里,孩子们立刻蹦蹦跳跳地围拢来,不等诗人开口,他们就很有礼貌地抢着称诗人为“客”,“笑问客从何处来”,真是妙笔神来,谐趣无穷。一个“笑”字就把诗人多年的思乡之恸都一下子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这首诗虽名之为“偶书”,但在语言运用上也是颇具匠心的。语言通俗自然,很接近口语,但同时异常凝炼,富于概括力,令人回味无穷。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7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明史》的原文及译文解析

      王邦瑞,字惟贤,宜阳人。早有器识。为诸生,山东盗起,上剿寇十四策于知府。正德十二年成进士。改庶吉士。与王府有连,出为广穗知州。   嘉靖初,祖忧去。补滁州。屡迁南京吏部郎中,出…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3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四

    朝代:唐代 作者:卢纶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野幕敞琼筵,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雷鼓动山川。

    古诗文 2020年3月21日
    523
  •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解析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9
  •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的归纳

    八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复习的归纳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顺,随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急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6
  • “山回路转不见君 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的下一句雪上空留马行处的意思山回路转,再也见不到君。雪地上空留着一排马行的蹄痕。 唐 岑参的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0
  •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送东阳马生序

    初中文言文阅读理解:送东阳马生序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