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宋之问 《渡汉江》翻译赏析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译文: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

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诗文解释】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家乡来人。

我离开家乡到了五岭之外,经过了一个冬天,又到了春天。因为交通不便,我和家人没有联系,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我渡过汉江赶回家乡去,怎知离家越近,心情就越紧张。因为怕伤了美好愿望,以致遇到同乡,也不敢打听家乡情况。
【词语解释】
岭外:今广东省一带。
怯:畏缩、胆怯。

【赏析】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诗。诗人记述了还乡之情,描写了一个长期在外,得不到家里的书信的人,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主要突出了人物的心态。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

前两句追叙贬居岭南的情况。贬斥蛮荒,非常悲苦,何况又和家人音讯隔绝,彼此未卜存亡,更何况又是在这种情况下经冬历春,捱过漫长的时间。作者没有平列空间的悬隔、音书的断绝、时间的久远这三层意思,而是依次层递,逐步加以展示,这就强化和加深了贬居遐荒期间孤孑、苦闷的感情,和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断”字“复”字,似不着力,却很见作意。作者困居贬所时那种与世隔绝的处境,失去任何精神慰藉的生活情景,以及度日如年、难以忍受的精神痛苦,都历历可见,鲜明可触。这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惊人之笔,往往容易为读者轻易放过。其实,它在全篇中的地位、作用很重要。有了这个背景,下两句出色的抒情才字字有根。
宋之问的家乡一说在汾州(今山西汾阳附近),一说在弘农(今河南灵宝西南),离诗中的“汉江”都比较远。所谓“近乡”,只是从心理习惯而言,正像今天家居北京的人,一过了黄河就感到“近乡”一样(宋之问这次也并未逃归家乡,而是匿居洛阳)。按照常情,这两句似乎应该写成“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作者笔下所写的却完全出乎常情:“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仔细寻味,又觉得只有这样,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因为作者贬居岭外,又长期接不到家人的任何音讯,一方面固然日夜在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的命运,怕他们由于自己的牵累或其他原因遭到不幸。“音书断”的时间越长,这种思念和担心也越向两极发展,形成既切盼音书,又怕音书到来的矛盾心理状态。这种矛盾心理,在由贬所逃归的路上,特别是渡过汉江,接近家乡之后,有了进一步的戏剧性发展:原先的担心、忧虑和模糊的不祥预感,此刻似乎马上就会被路上所遇到的某个熟人所证实,变成活生生的残酷现实;而长期来梦寐以求的与家人团聚的愿望则立即会被无情的现实所粉碎。因此,“情更切”变成了“情更怯”,“急欲问”变成了“不敢问”。这是在“岭外音书断”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透过“情更怯”与“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感触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神痛苦。这种抒写,是真切、富于情致和耐人咀嚼的。
宋之问这次被贬泷州,是因为他媚附武后的男宠张易之,可以说罪有应得。但这首诗的读者,却往往引起感情上的某种共鸣。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在表达思想感情时,已经舍去了一切与自己的特殊经历、特殊身份有关的生活素材,所表现的仅仅是一个长期客居异乡、久无家中音信的人,在行近家乡时所产生的一种特殊心理状态。而这种心理感情,却具有极大的典型性和普遍性。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似乎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概括性联结在一起。这首诗便是一例。人们爱拿杜甫《述怀》中的诗句“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和这首诗作类比,这正说明性质很不相同的感情,有时可以用类似方式来表现,而它们所概括的客观生活内容可以是不相上下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5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白居易《三游洞序》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三游洞序 [唐]白居易 平淮西之明年冬,予自江州司马授忠州刺史,微之①自通州司马授虢州长史。又明年春,各祗命②之郡,与知退③偕行。三月十日三会于夷陵。翌日,微之反棹送予,至下牢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115
  • 《苏幕遮》《菩萨蛮》 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 ,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 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菩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6
  • 李顺的原文及翻译

      【原文】   《梦溪笔淡》   蜀中“剧贼”李顺,陷剑南、两川,关右震动,朝廷以为忧。后王师破“贼”,枭李顺,收复两川,书功行赏,了无闲言。   至景祐中,有人告李顺尚在广州,…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35
  • 文言文阅读(9分)《高山流水》附答案

    文言文阅读(9分) 高山流水 伯牙子鼓琴,其友钟子期听之,方鼓而志在①太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②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复曰:&l…

    古诗文 2022年5月21日
    175
  • 周邦彦《少年游》“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全词翻译赏析

    不似当时,小楼冲雨,幽恨两人知。   [译文]  不像昔日那样,小楼旁冲着风雨不欢而散,谁知两人心中那无穷的幽恨?   [出自]  北宋 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5
  •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总复习答案   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答案   1、 风烟俱净 俱:全,都   2、 从流飘荡 从:随着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缥碧:青白色   4、…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