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全词意思翻译及赏析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译文]  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的誓愿,爱恋要休止无非到了郁郁葱葱的青山溃烂。
   [出典]  敦煌曲子词 《菩萨蛮》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注释:
     近水杨宁益《零墨新笺》考证《菩萨蛮》为古缅甸曲调,唐玄宗时传入中国,
 列于教坊曲。变调,四十四字,两仄韵,两平韵。 
    休:罢休,双方断绝关系。 
    参(音申)辰:星宿名。参星在西方,辰星(即商星)在东方,晚间榆林|论坛|塞上风|陕北|大漠|陕西8 @  S" f3 `8 @$ k此出彼灭,不能并见;白天一同隐没,更难觅得。 
    北斗:星座名,以位置在北、形状如斗而得名。 
    即:同“则”。

译文:
     在枕边发尽了千百种的誓愿,爱恋要休止无非到了郁郁葱葱的青山溃烂。秤锤能在水面上漂浮,直待浩浩荡荡的黄河水彻底枯干。
   参辰二星白日里同时出现,北斗星回到南面。谁要断休也永远不能断休,除非是在那半夜三更里出现了日头。

赏析:
上世纪初,大量五代写本被发现于甘肃敦煌莫高窟(又称千佛洞)。随之而重新问世的唐五代民间词曲,或称为敦煌曲子词,或称为敦煌歌辞。它们是千年词史的椎轮大辂,内容广泛,形式活泼,风格繁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和浓郁的生活气息,反映了词兴起于民间时的原始形态。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诗体,它最初广泛流传于民间。可以肯定,当时流传在民间的词一定是很多的。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民间词绝大多数都已亡佚了。1900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在敦煌鸣沙山第288石窟(藏经洞)里发现了几百首抄写的民间词,为研究词曲的发展提供了极其珍贵的资料敦煌曲子词已整理成集者有:王重民的《敦煌曲子词集》,辑词164首;饶宗颐的《敦煌曲》,辑词318首;任二北初编《敦煌曲校录》,兼及《五更转》等俗曲佛曲,扩大到545首;任二北后又编定《敦煌歌辞集》,扩大到凡入乐者概采录,计1200余首。但一般论敦煌曲子词者,仍以具有调名、合乎词体的为主,即以王重民收集的曲子词为研究对象,以便与乐府歌辞及其它俗曲歌辞区别开来。
    此外,有的民间词还反映了商人游子的旅况与艰辛,反映歌儿舞女的恋情生活及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有的词还抒发了征夫思妇对不义之战的厌倦情绪,等等。现存的敦煌曲子词,不仅题材广阔,内容丰富,同时在艺术上也保留了民间作品那种质朴与清新的特点,风格也较为多样。正是这种流传在下层人民中间的民间词哺育了文人,促进了文人词的创作和发展。同时,在敦煌发现的曲子词里,还保存下一些在现存唐代文人词中很少见的长调。
  值得注意的是,在敦煌曲子词中写得最好、最多的依然是言男女情爱的作品。配合公私宴饮等娱乐场所中流行之燕乐歌唱的曲子词,必然会受到创作环境、氛围的影响,表现出一个大概的创作倾向,即多言男女艳情以侑酒助乐。

赏析二:
      当爱情的火花点燃了两颗年轻的心,整个世界便都因了恋人的欢乐而存在。他们珍惜青春,渴求幸福,在宇宙的律动中,希冀爱情的永恒。于是,日月星辰,河流山川,无不呈现着他们感情的外化……
      这首出自敦煌卷子中的唐代无名氏所作的《菩萨蛮》,是一位恋人向其所爱者的陈词。为了表示自己的坚贞不渝,她(他)在词中热烈地对爱人迸发出火一般的誓言。而这誓言,则是用一连串极为奇妙的比喻构成的。这一非常富于独创性的表现方式,使得无名氏的这篇抒情之作成为唐朝诗苑中的一颗明珠,可与汉代民歌中的《上邪》比美。
      词以“枕前发尽千般愿”一句开头,点明了主题。“发尽”二字,非常有力,充分显示了主人公的至情至性。在这最幸福的时刻,词人当然热切地希求着能够永远如此时一样相偎相依,相亲相爱。因此,首先举出三件不可能的事为喻,坚信爱情的悲剧永远不会出现。第一三两喻寄意于山河。在古人心目中,山河都是永恒的象征。所以成语说:“青山不老,绿水常流。”“青山烂”既纯属虚幻,爱情当然也就不会变。同时,“黄河彻底枯”既绝无可能,  所谓“直待”也就无从谈起了。第二喻作者从日常生活中信手拈来,用得非常贴切、生动。秤锤一般为铁制,谚语有“秤锤虽虽小压千斤”之语,可见秤锤在重量关系中的作用,作者设喻显然有意突出了这一特征。而水的比重远低于铁,那么,所谓的“水面上秤锤浮”,也就是绝不可能出现的现象。下片紧承上片,接着发愿,不同的是,主人公将喻体从地面移到了天空。第四六两喻分言日夜的颠倒、参辰,即参辰二星,二星此出彼没,永不并见,更何况在白日显现。而三更之时,夜色正浓,假若属这时日出,其有悖于常情也是不待分说的。昼夜的运行,是大自然的规律,主人公的这种逆向想象,不过是极力强调爱情的天长地久而已。第五喻也是就天体而言,其着眼点在空间的变异。北斗七星,例当在北。《易林》卷十六《中孚.大壮》云:“魁罡指南,告我室中。利以宜止,去国忧患。”可见,“北斗回南面”之句也无非是指出其不可能。主人公一口气举出六事发愿,说得那样情真意切,足以见出其如痴如狂的精神状态。爱情的表达方式,有的是软语缠绵,有的是 激情倾诉。本词属于后者。从风格及产生地域看,作者似生活在北方。
      这首《菩萨蛮》写得非常动人。其内容、格调和表现方式,都使我们想起汉朝乐府民歌中那首著名的《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这首诗,连举五事发誓,也是在大自然中寻找自已心灵的支撑。二者相距近千年,且又都是产生于民间,这种惊人的相似,使我们由衷地赞叹先民们独特的创造力。
      在艺术上,这首《菩萨蛮》与《上邪》一样,最大的特点便是善于比喻。为了说明这一点,我们不妨参看杜甫和苏轼的两首诗。杜甫在《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中描写公孙大娘的舞姿道:“火霍如羿射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清光。”一连以四种形象相比,写得虎虎有神。苏轼是比喻的圣手。他的《百步洪》描写急流的气势道:“有如兔走鹰隼落,骏马下注千丈坡。断弦离柱箭脱手,飞电过隙珠翻荷。”四句诗中,一气托出七种形象,大大开展了读者的想象力。钱钟书先生谈到苏轼的这种特色时称之为“一连串把五花八门的形象来表达一件事物的一个方面或一种状态。这种描写和衬托的方法仿佛是采用了旧小说里讲的‘车轮战法’,连一接二地搞得那件事物应接不暇,本相毕现,降伏在诗人的笔下”(《宋诗选注》)。这首《菩萨蛮》也是如此。青山坏烂、秤锤浮水、黄河彻底枯、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三更见日头,这六事作为喻体,但都省略了比喻之词,所以是暗喻的形式。作者反复强调,一气呵成,就象夏日的暴风雨一般,突起骤止,以此展示动荡的内心世界,显得热情奔放,很有力量、它与杜、苏之作的不同处在于,后者是以物象喻物象,它却是以物象喻人情。另外,后者是正面作喻,它却是连续反喻——以六种不可能来说明一种不可能。词中所举喻体,皆属日常生活中所习见,作者却处处从不可能处下笔,这便使抽象与具体结合了起来,创造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8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译文]  朝西北遥望京城,可惜无数山遮挡了视线。    [出自]    南宋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1
  • 陈涉世家文言文及答案

    陈涉世家文言文及答案   两段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13分)   [甲文]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34
  • 郑人买履文言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文言文及翻译   郑人买履,是先秦时代一则寓言故事,出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它既是一个成语,也是一个典故,但它更是一则寓言,主要说的是郑国的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曾巩《刑赏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曾巩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刑赏论 [宋]曾 巩 《书》记皋陶①之说曰:“罪疑惟轻,功疑惟重。”释者曰:“刑疑附轻,赏疑从重,忠厚之至也!”夫有大罪者,其…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159
  • 中考语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专项练习

    中考语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专项练习   《扁鹊见蔡桓公》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53
  • 《南歌子·游赏》原文翻译及赏析

      南歌子·游赏   宋代:苏轼   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   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   译文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