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白居易《钱塘湖春行》翻译赏析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译文: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出自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阴里白沙堤

钱塘湖是西湖的别名,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之一。提起西湖,我们自然会想起苏轼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读了白居易的这首诗,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一笑的西施面影。诗中描写了诗人骑马所见到的西湖早春的旖旎骀荡的春光,表现了世间万物在春色沐浴下的勃勃生机,塑造出诗人自身欣然陶然观景的形象,创造出春色喜人、生意盎然的意境,抒发了喜爱早春风光、恬静闲适自得的感情。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山西),曾祖父白温迁居下圭(今陕西渭南),遂为下圭人,中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题材丰富、内容深刻,表达平易浅近,贴切流畅。现存白诗近三千首,数量当推为唐代诗人之冠。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谕、闲适、感伤、杂律。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谕诗。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反对“潮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在文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等名篇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

[背景介绍]
白居易是在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的七月被任命为杭州剌史的,而在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三月又出任了苏州剌史,所以这首《钱塘湖春行》应当写于长庆三、四年间的春天。

[词语注释]
春行:春天散步。
孤山寺:在西湖白堤孤山上。
贾亭:唐代杭州刺史贾全所建的贾公亭,今已不存。
初平:远远望去,西湖水面仿佛刚和湖岸及湖岸上的景物齐平。
云脚:古汉语称下垂的物象为“脚”,如下落雨丝的下部叫“雨脚”。这里指下垂的云彩。
暖树:向阳的树。
乱花:指纷繁开放的春花。
浅草:初春的草,尽管很多,但还不很高。
没(mò):隐没。
湖东:以孤山为参照物,白沙堤(即白堤)在孤山的东北面。
行不足:游赏不够,即反复游赏

[诗文译意]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多而多彩缤纷的春花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尤其是绿色杨柳荫下的白沙堤。

赏析:
《钱塘湖春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早春漫步西湖所见的明媚风光,是一首唱给春日良辰和西湖美景的赞歌。
    诗的首联紧扣题目总写湖水。前一句点出钱塘湖的方位和四周“楼观参差”景象,两个地名连用,又给读者以动感,说明诗人是在一边走,一边观赏。后一句正面写湖光水色:春水初涨,水面与堤岸齐平,空中舒卷的白云和湖面荡漾的波澜连成一片,正是典型的江南春湖的水态天容。
    颔联写仰视所见禽鸟。莺在歌,燕在舞,显示出春天的勃勃生机。黄莺和燕子都是春天的使者,黄莺用它婉转流利的歌喉向人间传播春回大地的喜讯;燕子穿花贴水,衔泥筑巢,又启迪人们开始春日的劳作。“几处”二字,勾画出莺歌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二字的疑问,又表现出诗人细腻的心理活动,并使读者由此产生丰富的联想。

    颈联写俯察所见花草。因为是早春,还未到百花盛开季节,所以能见到的尚不是姹紫嫣红开遍,而是东一团,西一簇,用一个“乱”字来形容。而春草也还没有长得丰茂,仅只有没过马蹄那么长,所以用一个“浅”字来形容。这一联中的“渐欲”和“才能”又是诗人观察、欣赏的感受和判断,这就使客观的自然景物化为带有诗人主观感情色彩的眼中景物,使读者受到感染。这两联细致地描绘了西湖春行所见景物,以“早”“新”“争”“啄”表现莺燕新来的动态;以“乱”“浅”“渐欲”“才能”,状写花草向荣的趋势。这就准确而生动地把诗人边行边赏的早春气象透露出来,给人以清新之感。前代诗人谢灵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二句之所以妙绝古今,受到激赏,正是由于他写出了季节更换时这种乍见的喜悦。《钱塘湖春行》以上两联在意境上颇与之相类,只是白诗铺展得更开些。
    尾联略写诗人最爱的湖东沙堤。白堤中贯钱塘湖,在湖东一带,可以总揽全湖之胜。只见绿杨荫里,平坦而修长的白沙堤静卧碧波之中,堤上骑马游春的人来往如织,尽情享受春日美景。诗人置身其间,饱览湖光山色之美,心旷而神怡。以“行不足”说明自然景物美不胜收,诗人也余兴未阑,集中饱满的感受给读者无尽的回味。
   特点
  全诗结构严密,格律严谨,对仗工整,语言流畅,生动自然,语气平易,体现了通俗流畅的特点。 诗人从总体上着眼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并善于在行进途中展开了景物描写,选取了典型与分类排列相结合:中间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见春色的景物,动物与植物选择组合,独具匠心。还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具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9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柳子厚风范》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柳子厚风范 【原文】 其诏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①。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55
  • 明史陈灌传文言文翻译

    明史陈灌传文言文翻译   陈灌,字子将,江西庐陵(今江西吉安市吉州区长塘山前)人。仕湖广行省员外郎,改中书省都事升郎中,转大都督府。明史陈灌传文言文翻译,我们来看看。   《明史·…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96
  • 有关《太平广记·裴琰之传》原文带翻译

      太平广记 原文:   裴琰之作同州司户①,年才弱冠,但以行乐为事,略不为案牍。刺史谯国公李崇义怪之而问户佐。佐曰:“司户达官儿郎,恐不闲②书判。”既数日,崇义谓琰之曰:“同州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7
  • 文言文教学实录

    文言文教学实录   《学弈》   师:今天我们学一篇古文(板书“古文”)知道什么叫古文吗?   生:古代的文章   生:古代的人写的文章。   师:说得有道理。古时侯的人写的文章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7
  •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孔子穷乎陈蔡之间藜羹不斟七日不尝粒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几熟,孔子望见颜回攫其甑中而食之,孔子佯为不见之。少顷,食熟,谒孔子而进食,孔子起曰:“今者梦见先君,食洁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113
  •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原文翻译及赏析

      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   [译文] 醉翁在颖州作的词,至今歌女仍在唱。哎,时光如电光一闪而过,至今已经四十三年了。   [出自] 北宋 苏轼 《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6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