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译文]  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出自]  北宋  王安石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  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
  
注释:
     这是作者题写在湖阴先生居室墙壁上的一首诗。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是作者的朋友。
     书:书写,题诗。
   湖阴先生:本名杨德逢,隐居之士,是王安石晚年居住金陵时的邻居。也是作者元丰年间(1078-1086)闲居江宁(今江苏南京)时的一位邻里好友。本题共两首,这里选录第一首。
   茅檐:茅屋檐下,这里指庭院。
   无苔:没有青苔。
   成畦(qí ):成垄成行。 畦:田园中分成的小区。
   护田:这里指护卫、环绕着园田。据《汉书·西域传序》记载,汉代西域置屯田,派使者校尉加以领护。
   将:携带。 绿:指水色。
   排闼(tà):推门闯入。 闼:小门。《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高祖 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羣臣。羣臣 绛灌 等莫敢入。十馀日, 哙 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 张守节 正义:“闼,宫中小门。”  前蜀 杜光庭 《虬髯客传》:“[ 李靖 ]乃雄服乘马,排闼而去。” 徐迟 《祁连山下》:“风景排闼而入。”
  送青来:送来绿色。

译文1:
茅草房庭院因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保护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像推开的两扇门送来一片翠绿。

译文2:
    茅草房庭院经常打扫,洁净得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满畦,都是主人亲手栽种。庭院外一条小河护卫着农田,把绿色的田地环绕,两座青山推开门,送来青翠的山色。

赏析:
这首诗是题写在湖阴先生家屋壁上的。前两句写他家的环境,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高雅。后两句转到院外,写山水对湖阴先生的深情,暗用“护田”与“排闼”两个典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感情的形象,山水主动与人相亲,正是表现人的高洁。诗中虽然没有正面写人,但写山水就是写人,景与人处处照应,句句关合,融化无痕。诗人用典十分精妙,读者不知典故内容,并不妨碍对诗歌大意的理解;而诗歌的深意妙趣,则需要明白典故的出处才能更深刻地体会。讲了湖阴先生的无私教师育人的品质,赞颂了他的善施教化。

    首二句赞美杨家庭院的清幽。“茅檐”代指庭院。“静”即净。怎样写净呢?诗人摒绝一切平泛的描绘,而仅用“无苔”二字,举重若轻,真可谓别具只眼。何以见得?江南地湿,又时值初夏多雨季节,这对青苔的生长比之其他时令都更为有利。况且,青苔性喜阴暗,总是生长在僻静之处,较之其他杂草更难于扫除。而今庭院之内,连青苔也没有,不正表明无处不净、无时不净吗?在这里,平淡无奇的形象由于恰当的用字却具有了异常丰富的表现力。“花木”是庭院内最引人注目的景物。因为品种繁多,所以要分畦栽种。这样,“成畦”二字就并非仅仅交代花圃的整齐,也有力地暗示出花木的丰美,既整齐又不单调。
  这清幽环境令人陶醉,所以当诗人的目光从院内花木移向院外的山水时,他的思致才会那样悠远、飘逸,才会孕育出下面一联的警句,门前的景物是一条河流,一片农田,两座青山,在诗人眼里,山水对这位志趣高洁的主人也有情谊。诗人用拟人手法,将“一水”“两山”写成富有人情的亲切形象。弯弯的河流环绕着葱绿的农田,正像母亲用双手护着孩子一样。“护”字,“绕”字显得那么有情。门前的青山见到庭院这样整洁,主人这样爱美,也争相前来为主人的院落增色添彩:推门而入,奉献上一片青翠。诗人以神来之笔,留下千古传诵的名句。
  “一水”“两山”被转化为富于生命感情的亲切的形象,而为千古传诵。但后二句所以广泛传诵,主要还在于这样两点:一、拟人和描写浑然一体,交融无间。“一水护田”加以“绕”字,正见得那小溪曲折生姿,环绕着绿油油的农田,这不恰像一位母亲双手护着小孩的情景吗?著一“护”字,“绕”的神情明确显示。至于“送青”之前冠以“排闼”二字,更是神来之笔。它既写出了山色不只是深翠欲滴,也不只是可掬,而竟似扑向庭院而来!这种描写给予读者的美感极为新鲜、生动。它还表明山的距离不远,就在杨家庭院的门前,所以似乎伸手可及。尤其动人的,是写出了山势若奔,仿佛刚从远方匆匆来到,兴奋而热烈。所有这些都把握住了景物的特征,而这种种描写,又都和充分的拟人化结合起来那情调、那笔致,完全像在表现“有朋自远方来”的情景:情急心切,竟顾不得敲门就闯进庭院送上礼物。二者融合无间,相映生色,既奇崛又自然,既经锤炼又无斧凿之痕,清新隽永,韵味深长。二、这两句诗也与杨德逢的形象吻合。在前联里,已可看到一个人品高洁、富于生活情趣的湖阴先生。所居仅为“茅檐”,他不仅“扫”,而且“长扫”(即常扫),以至于“静无苔”;“花木成畦”,非赖他人,而是亲“手自栽”。可见他清静脱俗,朴实勤劳。这样一位高士,徜徉于山水之间,当然比别人更能欣赏到它们的美,更感到“一水”“两山”的亲近;诗人想象山水有情,和湖阴先生早已缔结了深厚的交谊。诗以《书湖阴先生壁》为题,处处关合,处处照应,由此也可见出诗人思致的绵密。
  此诗对于“一水”“两山”的拟人化,既以自然景物的特征为基础,又与具体的生活内容相吻合,所以气足神完,浑化无迹,成为古今传诵的名句。
  在修辞技巧上,三四两句也堪作范例。诗人运用了对偶、拟人、借代的修辞手法,把山水描写得有情且有趣。
  山水本是无情之物,可诗人说水“护田”,山“送青”,水对田有一种护措之情,山对人有一种友爱之情,这就使本来没有生命的山水具有了人的情思,显得柔婉可爱,生动活泼。本来水是环绕着绿色的农作物,但诗人没说具体的植物,而是用植物的色彩来代替,说“将绿绕”,环绕着绿意;青色,也是虚的,是没法送的,诗人却说山要“送青来”,这就化实为虚,诗意盎然。事实是湖阴先生的房屋与山距离很近,主人开了门,就会看见青苍的山峰。可如果写成开门见青山,那就全无诗味了,诗人换了个说法,从对面落笔,让山做了主语,化静为动,顿成佳句,这真是巧思妙想,令人拍案叫绝。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90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原隰荑绿柳翻译赏析

      《原隰荑绿柳》作者为唐朝诗人温庭筠。其古诗全文如下:   迥野韶光早,晴川柳满堤。   拂尘生嫩绿,披雪见柔荑。   碧玉牙犹短,黄金缕未齐。   腰肢弄寒吹,眉意入春闺。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83
  • 《三月过行宫》翻译及赏析

      三月过行宫   李贺   渠水红繁拥御墙,风娇小叶学娥妆。   垂帘几度青春老,堪锁千年白日长。   【前言】   《三月过行宫》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作品。此诗为作者过行宫的抒怀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1
  • 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时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注释】 从容:留连。紫陌…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5
  • “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楚客莫言山势险,世人心更险于山。”这两句是说,乘舟已入楚地,峡谷行舟,两崖夹江,山势险峻;山虽险,世情更险,人心更险。以舟行之险,喻人心之险,准确而又形象…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75
  •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翻译赏析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出自《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是唐代诗人韦庄的词作。 菩萨蛮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9
  • 南歌子(谢送菊花糕)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家里逢重九,新篘熟浊醪。弟兄乘兴共登高。右手茱杯、左手笑持螯。官里逢重九,归心切大刀。美人痛饮读离骚。因感秋英、饷我菊共糕。

    古诗文 2020年5月27日
    61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