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

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常用来比喻无法认清一个人的真正底细与才干,而“只缘身在此山中”最能描写出“当局者迷”的情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北宋诗人苏轼 的《题西林壁》

题西林壁

作者:苏轼 年代:宋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赏析: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

  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095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翻译赏析

      《斗百花·飒飒霜飘鸳瓦》作者为宋朝诗人柳永。其古诗全文如下:   飒飒霜飘鸳瓦,翠幕轻寒微透,长门深锁悄悄,满庭秋色将晚。眼看菊蕊,重阳泪落如珠,长是淹残粉面。鸾辂音尘远。  …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54
  •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意思翻译及赏析

    原文 春宫怨 杜荀鹤 早被婵娟误,欲妆临镜慵。 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 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97
  • 管鲍之交文言文及翻译

    管鲍之交文言文及翻译   导语: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64
  • 欧阳修《青玉案·一年春事都来几》

    欧阳修 一年春事都来几?早过了,三之二。绿暗红嫣浑可事,绿杨庭院,暖风帘幕,有个人憔悴。 买花载酒长安市,又争似家山见桃李?不枉东风吹客泪,相思难表,梦魂无据。惟有归来是。 &nb…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92
  •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远岸秋沙白,连山晚照红。”这两句是说,远处岸边秋水冲刷得沙滩之色洁白;夕阳西照,映得群山一片彩红。秋日清爽,色彩鲜明,写景如画。 出自杜甫《秋野五首》之四…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00
  • 欧阳修文集――卷一一二・奏议卷十六

      ◎翰苑进札状十三首   【论包拯除三司使上书〈嘉?四年三月〉】   臣闻治天下者,在知用人之先后而已。用人之法,各有所宜,军旅之士先材能,朝廷之士先名节。军旅主成功,惟恐其不趋…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6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