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花里逢君别下句今日花开又一年全诗翻译赏析

去年花里逢君别下句今日花开又一年全诗赏析

寄李儋元锡①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②。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③。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④。

【注释】     ①李儋(dān):字元锡,武威(今属甘肃)人,曾任殿中侍御史。     ②黯黯:低沉暗淡,心情沮丧的样子。     ③思田里:想念田园乡里,即想到归隐。     邑有流亡:指在自己管辖的地区内还有百姓流亡。     愧俸钱:感到惭愧的是自己食国家的俸禄,而没有把百姓安定下来。     ④问讯:探望。“闻道”两句说,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渴望你们来,在州城西楼盼望,已经有几个月了。 ⑤春愁:眼前是美好的春天,但自己只有忧愁苦闷。     【译文】     记得去年春天,在百花盛开的时节与君相逢而又分别。过了一年,又到花开时节。世事茫茫,难以预料。春愁使我心神黯淡,夜晚难以入睡。因身体多病而想念田园乡里。城邑中有百姓流离失所,真是愧对官吏的俸禄。听说你们想来探望我,我常在西楼盼望,已经有好几个月了。

作者:
韦应物 (约737~约792),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望族出身,少为皇帝侍卫,后入太学,折节读书。代宗朝入仕途,历任洛阳丞、滁州刺史、江州刺史、苏州刺史,罢官后,闲居苏州诸佛寺,直至终年。其诗多写山水田园,高雅闲淡,平和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韦应物是中唐著名诗人。

作者赏析

《寄李儋元锡》是唐代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投赠诗。开首二句即景生情,花开花落,引起对茫茫世事的感叹。接着直抒情怀,写因多病而想辞官归田,反映内心的矛盾。“邑有流亡愧俸钱”,不仅是仁人自叹未能尽责,也流露进退两难的苦闷。结尾道出寄诗的用意,是极需友情的慰勉,因而望月相思,盼其来访,正合投赠诗的风韵。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感怀时事,思念友人的情怀。开头意在说明花落花开,别来不觉又是一年。中间四句触景生情,写一年来的感受。世事渺茫难料,因而愁绪满怀;从自身来讲,既多病而思归,又为没有能做好父母官而自愧。最后两句表示渴望和友人畅叙。全诗章法严密,对仗工整,用语婉转,为七律中名篇。
   这首七律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公元783年(唐德宗建中四年)暮春入夏时节,韦应物从尚书比部员外郎调任滁州刺史,离开长安,秋天到达滁州任所。李儋,字元锡,是韦应物的诗交好友,当时任殿中侍御史,在长安与韦应物分别后,曾托人问候。次年春天,韦应物写了这首诗寄赠李儋以答。诗中叙述了别后的思念和盼望,抒发了国乱民穷造成的内心矛盾和苦闷。     在韦应物赴滁州任职的一年里,他亲身接触到人民生活情况,对朝政紊乱、军阀嚣张、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有了更具体的认识,深为感慨,严重忧虑。就在这年冬天,长安发生了朱泚叛乱,称帝号秦,唐德宗仓皇出逃,直到第二年五月才收复长安。在此期间,韦应物曾派人北上探听消息。到写此诗时,探者还没有回滁州,可以想见诗人的心情是焦急忧虑的。这就是此诗的政治背景。     诗是寄赠好友的,所以从叙别开头。首联即谓去年春天在长安分别以来,已经一年。以花里逢别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而以花开一年比衬,则不仅显出时光迅速,更流露出别后境况萧索的感慨。次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是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个人的前途。当时长安尚为朱泚盘踞,皇帝逃难在奉先,消息不通,情况不明。这种形势下,他只得感慨自己无法料想国家及个人的前途,觉得茫茫一片。他作为朝廷任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员,到任一年了,眼前又是美好的春天,但他只有忧愁苦闷,感到百无聊赖,一筹莫展,无所作为,黯然无光。三联具体写自己的思想矛盾。正因为他有志而无奈,所以多病更促使他想辞官归隐;但因为他忠于职守,看到百姓贫穷逃亡,自己未尽职责,于国于民都有愧,所以他不能一走了事。这样进退两难的矛盾苦闷处境下,诗人十分需要友情的慰勉。末联便以感激李儋的问候和亟盼他来访作结。     这首诗的艺术表现和语言技巧,并无突出的特点。有人说它前四句情景交融,颇为推美。这种评论并不切实。因为首联即景生情,恰是一种相反相成的比衬,景美而情不欢;次联以情叹景,也是伤心人看春色,茫然黯然,情伤而景无光;都不可谓情景交融。其实这首诗之所以为人传诵,主要是因为诗人诚恳地披露了一个清廉正直的封建官员的思想矛盾和苦闷,真实地概括出这样的官员有志无奈的典型心情。这首诗的思想境界较高,尤其是“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两句,自宋代以来,甚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黄彻更是激动地说:“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巩溪诗话》)这些评论都是从思想性着眼的,赞美的是韦应物的思想品格。但也反映出这诗的中间两联,在封建时代确有较高的典型性和较强的现实性。事实上也正如此,诗人能够写出这样真实、典型、动人的诗句,正由于他有较高的思想境界和较深的生活体验。[3]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63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天高云去尽,江迥月来迟。”这两句是说,天气晴好,云去天清,江上远望,一片夜色,而月亮却迟迟未曾出现。景象壮阔,气度恢宏,措词妙绝,对仗工整。 出自杜甫&m…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138
  • 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

      《南文子为国忧》这篇文言文出自西汉·刘向的《》。以下是文言文之家为您整理南文子为国忧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启示,欢迎阅读。 文言文   智伯欲伐卫,故(2)遗(3)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70
  •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周紫芝《鹧鸪天》翻译赏析

    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译文]  三更的秋雨敲打着梧桐树叶,叶叶声声诉说的都是别离。 [出自]  南宋  周紫芝  《鹧鸪天&m…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0
  • 沈括《雷震》阅读答案及参考译文

    雷震 〔宋〕沈括 内侍①李舜举家曾为暴雷所震。其堂之西室雷火自窗间出赫然出檐。人以为堂屋已焚,皆出避之。及雷止,其舍宛②然,墙壁窗纸皆黔③。有一木格,其中杂贮诸器,其漆器银扣者,银…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6
  • 有关重阳节的诗句大全

    1.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王勃《蜀中九日》 2.九日明朝酒香,一年好景橙黄。____张可久《满庭芳·客中九日》 3.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杜甫《九日五首…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4
  • 熊与坎中人

      【文言文】   有人入山射鹿,忽堕一坎内,见熊子数头。须臾(yú),有大熊入,以为必害己。良久,大熊出果分与诸子。末后作一份与此人。此人馁久,冒死啖之。熊似甚怜之…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3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