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 翻译赏析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译文] 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
  [出典]  杜甫  《咏怀古迹》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释:
    风流儒雅:指宋玉的文采和学问。
    萧条异代不同时:意谓自己虽与宋玉隔开几代,萧条之感却是相同。    云雨:宋玉在《高唐赋》中述楚襄王游高唐,梦一妇人,自称巫山之女,临别时说:“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岨,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阳台,山名,在今四川省巫山县。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意谓最感慨的是,楚宫今已泯灭,因后世一直流传这个故事,至今船只经过时,舟人还带疑似的口吻指点着这些古迹。 
 
   
译文1:    
默诵草木摇落深知宋玉为何悲秋;他学问渊博文辞精采算是我老师。   
相隔千秋追怀怅望叫人不免流涕;索寞萧条我和他相似却生非同时。   
江山犹在故宅仍存只有文采空留;他的云雨楼台岂是说梦而无讽意?   
最可感慨的是当年楚宫早已泯灭;至今船夫还带疑地指点这些古迹。    

译文2:      
草木摇落深深地体会到宋玉悲秋的原因,风流儒雅可以做我的老师。面对千秋往事惆怅不已,洒下泪水,虽然生在不同的朝代,但萧条感相同。江山故居空留下文采,云雨荒台难道是梦想?最可叹楚主宫殿已经不存在,船夫还指点猜疑。

【诗文赏析】
  《咏怀古迹五首》是杜甫大历元年(七六六年)在夔州写成的一组诗。夔州和三峡一带本来就有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等人留下的古迹,杜甫正是借这些古迹,怀念古人,同时抒写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感。诗人瞻仰宋玉旧宅怀念宋玉。从而联想到自己的身世,诗中表现了诗人对宋玉的崇拜,并为宋玉死后被人曲解而鸣不平。全诗通篇用赋,遣词造句讲究铸炼,清丽自然。

此诗借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秋意绪,营造出一幅萧索悲凉的意境,借此写萧条异代的千秋洒泪。诗的后半部分,感叹大好江山虽留宋玉宅,然而,人们只知宋玉是文人,不知宋玉是志士。宋玉的《高唐赋》、《神女赋》,意在讽君,而今却传为欣赏风流艳事。从曲解而误解,竟使一代志士变为无谓文人。更为可悲的是,后人不关心楚国的兴亡,只指点楚王的风流之所,不仅以讹传讹,而且泯灭了宋玉。读完全诗,我们才猛醒,诗人的"萧条异代"之叹,原来不仅仅是叹宋玉的沦落,更是叹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遭际:本为志士,却不得不以一介文人存身于世,恐怕将来人们谈起杜甫,也会像谈起宋玉一样!诗人为宋玉悲,更为自己悲,他是将对自己人生的悲感压于心底,之后又通过宋玉事回环转达出来,给人以波澜老成之感。黄生的分析也许更能传达此诗回环往复的特点:"前半怀宋玉,所以悼屈原;悼屈原者,所以自悼也。后半抑楚王,所以扬宋玉。扬宋玉者,所以自扬也。"而我们接着说:扬宋玉者,所以悲宋玉也。悲宋玉者,实为自悲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6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同学一首别子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江之南有贤人焉,字子固,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淮之南有贤人焉,字正之,非今所谓贤人者,予慕而友之。二贤人者,足未尝相过也,…

    古诗文 2020年3月6日
    701
  • “倾国可能胜效国,无劳冥寞更思回。”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倾国可能胜效国,无劳冥寞更思回。”出自张蠙《青冢》 倾国可能胜效国,无劳冥寞更思回。 太真虽是承恩死,只作飞尘向马嵬。  ①倾国:汉李延年歌:&…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5
  • 初一文言文三峡课后习题

    初一文言文三峡课后习题   自( )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 )阙( )处;(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 )非亭午( )夜分,不见曦( )月。   (2)至于( )夏水襄(…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9
  •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晁补之《忆少年·别历下》翻译赏析

    无穷官柳,无情画舸,无根行客。   [译文]  路边是无数的官柳,水上是不谙人情的画船,船中坐着漂泊无依的行客。   [出自]  北宋&nb…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7
  • 文言文阅读训练

    文言文阅读训练   【原文】   公明仪为①牛弹清角之操②,伏③食如故④。非牛不闻,不合其耳⑤也。转为蚊虻之声,孤犊之鸣⑥,即掉⑦尾奋⑧耳,蹀躞⑨而听。”   (载于 南朝·梁·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89
  • 文言文阅读: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文言文阅读: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   柳宗元   大凡以观游名于代者,不过视于一方,其或傍达左右,则以为特异。至若不骛远,不陵危,环山洄江,四出如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