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翻译与视频赏析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   这样的情景,怎能用一个“愁”字囊括无遗?
    [出自]     李清照    《声声慢》
《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寻寻觅觅:意谓想把失去的一切都找回来,表现非常空虚怅惘、迷茫失落的心态。
  ②凄凄惨惨戚戚:忧愁苦闷的样子。
  ③乍暖还寒:忽暖忽寒,指秋天的天气。
  ④息: 休养,调理。
  ⑤敌:对付,抵挡。
  ⑥极。表示程度极高。
  ⑦堪:可。
  ⑧怎生:怎么,怎样。
  ⑨次第:情形,光景。
  ⑩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怎么能概括得尽呢?
   [译文]
       我苦苦地寻觅着,在这孤独的世界中,满心悲戚这将要转暖的寒冷天气,最令人难以休息。三两杯淡酒怎么能抵挡得住这寒风?看到雁飞过,更让我伤心,这大雁是以前的相识呀。
        曾经那么繁盛地开在枝头的菊花,如今已憔悴不堪,谁还有兴致把它摘来戴在头上?守着窗户,独自一个人如何熬到天黑?梧桐树上飘下一片片走完生命历程的黄叶,细雨一点一滴打在梧桐叶上,如同苦泪滴在心头。此情此影,哪是一个“愁”字概括得了的呀!

【译文】
苦苦地寻寻觅觅,却只见冷冷清清,怎不让人凄惨悲戚。乍暖还寒的时节,最难调养休息。喝三杯二杯淡酒,怎能抵得住晚风急袭。一行大雁从眼前飞过,更让人伤心,因为都是旧日的相识。
园中菊花堆积满地,都已憔悴,如今还有谁采摘?冷清清守着窗儿,独自怎么熬到天黑?梧桐叶上细雨淋漓,到黄昏时分还点点滴滴,这般情景,怎能用一“愁”字了结!

【赏析】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经历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这时期她创作的作品再不复当年的清新可人,风格转为沉郁凄婉,主要抒写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这首词就是通过对秋景的描绘,渲染出一种凄凉伤感的氛围,抒写了词人在漂流境遇中无限伤感、落寞的情怀。
上片以景写情,境界凄凉。起首开篇起句便不寻常,周济《介存斋词选序论》中评道:“李易安之‘凄凄惨惨戚戚’,三叠韵,六双声,是锻炼出来,非偶然拈得也。”这七组叠词中,不见一个“愁”字,却让人读来有徘徊低迷、婉转凄楚之感,余味无穷。“寻寻觅觅”,词人好像有所寻求,但又不知道要寻求什么,这时她已经历了国破、家亡、夫逝的沉重打击,生活中美好的东西都已不存在了,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已经没有什么可寻觅,也没有什么需要寻觅的了,但她还是希望找点什么寄托自己空虚寂寞的情怀,支撑自己孤苦无助的人生。但寻觅的结果只能是“冷冷清清”,周围的环境是一片凄清冷落,更让人感到现实的孤苦无援。十四个字一气而下,笼罩全篇,定下了凄苦的感情基调,使以后逐次出现的景物都染上浓重的感情色彩。“乍暖”二句,写天气冷暖不定,让人难以调养。这是从外部的天气以及身体的感觉来暗示词人内心的愁苦。“三杯”两句紧接上文,写词人以酒驱寒,但这酒是“三杯两盏”,量少又“淡”,怎能抵挡得了黄昏时的阵阵秋风呢?更别提为她排遣心中烦忧了。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因词人心中忧愁太深,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以致酒力难压愁情,因而会觉得酒淡无味。“雁过也”三句,写天上飞过的大雁惹起了词人深切的思乡之情。词人颠沛流离之苦,借雁得抒。就在词人举杯独伤之际,忽抬头看见天上有一行南来秋雁,细目一望,这不正是往昔在北方替自己和夫君传书寄情的翩翩飞鸿吗?“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旧日传情信使仍在,词人与夫君却早已阴阳相隔,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一句写得有形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怨、凄苦的氛围,让人心痛,心酸,心碎!
下片承接上片,由秋日高空的远景描写转入对自家庭院的近景描绘,将词人的愁苦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上片以雁过长天的仰视镜头收尾,下片则以黄花满地的俯视镜头开篇,过渡巧妙、自然。“憔悴”二字一语双关,兼写人和花,这是词人从花的凋残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人的衰老。词人本是爱花之人,看着满地菊花,自然而然地回想起从前丈夫为她撷取暗香的那些甜蜜往事。只可惜故物虽依然,人面已全非,她怎能不心生酸楚,黯然泪下?此刻,就算她惜花将谢,也怎能有那摘花、赏花的雅兴?人不摘花,花当自萎,院中的那些菊花,就只能在萧瑟的秋风中日渐憔悴,殒化成泥了。这花儿的结局如此悲凉,不正是词人凄苦漂泊的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吗?这里既透露了词人惜花将谢的情怀,又写出了无心摘花的郁闷,笔意深远。“守着”两句,直白朴素,把自己的心事娓娓道出,极具感染力。词人独对寒窗,望着那“旧识”的大雁残菊,不免感到这凄苦悲凉的漫漫白日实在难熬,她希望天早一点黑下来,这样就看不到窗外那些使人伤心的东西了。可老天偏偏与人作对,越发觉得时间漫长,真真是度日如年。好不容易等到黄昏,可等来的却是更令人伤心的景象:“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三句进一步烘托氛围,把梧桐、细雨、黄昏三个意象有机结合,视觉和听觉交映,尽显词人此时的无限感伤。虽然此处写景,但我们不难理解到词人写雨打梧桐叶的用意之所在。“细雨”的“点点滴滴”,是只有在极其寂静的环境中才能听到的。对一个伤心的人来说,它们不是滴在耳里,而是滴在心头。“秋风秋雨愁煞人”,更何况这如泣如诉的秋雨是打在梧桐叶上,又是“点点滴滴”一直到黄昏呢!这就自然逼出结句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这样的结尾妙就妙在通篇写愁,直到最后一句方才道出,这样的情景,岂是区区一个“愁”字所能道尽的?至此,词人的情感达到高潮,词境陡升一步,孕育出无限广阔的空间,交给读者去想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总的看来,词人用直白的语言、铺陈的手法,融情于景,委婉含蓄地表现出了一种多侧面、多层次、深刻细腻的感情。前人评价这首词:“声声含泪,物物关情;一字一泪,满是悲愁。”非常有见地。词人不直接说愁,这愁情是在含蓄蕴和的表情方法和环境景物的烘托渲染下表现出来的,因而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68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过门无马迹,满宅是蝉声。”这两句是说,为官清闲,门无马迹,表明少人登门相访;庭院寂寥,蝉声聒噪,是因无人惊扰,反觉闹中处静,充满一种“静趣&r…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7
  • 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文

      嫦娥奔月:中国上古时代神话传说故事,讲述了嫦娥被逢蒙所逼,无奈之下,吃下了仙药西王母赐给丈夫后羿的两粒不死之药后飞到了月宫的事情。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小学文言文《嫦娥奔月》原…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0
  •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阅读答案解析及译文翻译

    尹焞字彦明,一字德充,世为洛人。少师事程颐,尝应举,发策有诛元祐诸臣议,焞曰:“噫,尚可以干禄乎哉!”不对而出,告颐曰:“焞不复应进士举矣。&r…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4
  • 宿迁道中遇雪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登车宿迁北,万顷铺琼田。墨云淇水光,上下玻璃天。六花时时飘,集我车上毡。左右拍手笑,翁似日鹤仙。失却翁白髯,顿觉翁少年。

    古诗文 2020年3月17日
    665
  • 烛邹亡鸟文言文翻译|主旨|寓意

      《烛邹亡鸟》选自《晏子春秋(外篇)》。 文言文   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公怒,诏吏欲杀之。晏子曰: “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公曰:&…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61
  • 文言文《马说》原文及翻译

      《马说》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zhǐ)辱于奴隶人之手,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