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意思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译文]  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
  [出典]   《断句》孟浩然

 《全唐诗》卷一零六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断句

    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道: (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注释:
   河汉,就是天河,银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

赏析:
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芳,就是因为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诗歌,是要表现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
    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流传颇广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写视觉形象,“滴”状听觉体验,均极有味道,活现出微云将散未散之时,夜雨欲住未住之际的诗意境界。读者只要闭上眼睛,这个极富动感的优美画面,便会立时清晰地浮现出来。
    明月清霁,天上微微地点缀着一些云彩,使得银河显得稍稍暗淡了下来,朦朦胧胧的,更增加了几分风韵;  稀稀疏疏的雨点,滴在了清秋的梧桐叶上,发出了嘀哒嘀哒的响声,更显示出这清秋夜晚的凄清来。 

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味清淡,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城外,与汉代著名的老牌隐士庞德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伏龙”、“凤雏”都敬其为师)所隐居的鹿门山相隔不远。也许是受到当地由庞德公流传下来的隐居风气的影响,孟浩然也比较欣赏和乐于隐士的生活。孟诗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又比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当然比较能代表孟浩然隐逸生活的还是那首《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黄昏、沙岸,孤舟、月照、烟树、松径、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静谧,凡世俗尘,一洗而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关于苏舜钦《淮中晚泊犊头》的原文与赏析

      春阴垂野草青青,时有幽花一树明。   晚泊孤舟古祠下,满川风雨看潮生。   这首小题为“晚泊犊头”,内容却从日间行船写起,后两句才是停滞不前船过夜的情景。   诗人叙述中所见的…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70
  • 《唐伯虎识破术士》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唐伯虎识破术士 有术十千唐六如,极言修炼之妙。唐云:“如此妙术,何不自为,乃贶及鄙人?”术士云:“恨吾福浅!吾阅人多矣,仙风道骨,无如君者。&r…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2
  • 《伶官传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伶官传序   一、在括号内写出下面句中加点字的通假字。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 二、写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义。 1.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今义:做;投身…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84
  • “李元纮,字大纲”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元纮,字大纲。早修谨,仕为雍州司户参军。时太平公主势震天下,百司顺望风指,尝与民竞碾硙①,元纮还之民。长史窦怀贞大惊,趣改之,元纮大署判后曰:“南山可移,判不可摇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73
  • 《清平乐·怀人》原文、翻译及赏析

      莺歌蝶舞。池馆春多处。满架花云留不住。散作一川香雨。   相思夜夜情_。青衫泪满啼红。料想故园桃李,也应怨月愁风。   鉴赏   当时词人客居他乡。那正是春光明媚的销魂时分,绿…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72
  • 2016中考文言文《爱莲说》阅读答案及翻译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