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的意思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译文]  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
  [出典]   《断句》孟浩然

 《全唐诗》卷一零六   “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为断句

    王士源的《孟浩然集序》说道: (浩然)闲游秘省,秋月新霁,诸英华赋诗作会。浩然句曰:“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举座嗟其清绝,咸阁笔不复为继。
  
注释:
   河汉,就是天河,银河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有两三抹微云飘在银河间,而几点雨滴在梧桐之上,都是以景为心情导引的形容吟咏。

赏析:
微云、河汉、疏雨、梧桐,均是平常之物,而诗人把这四种物象由两个动词巧妙地串连起来,组成一幅静谧清幽的秋夜画面。“淡”、“滴” 二字就是诗中之眼,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

     他的这两句诗之所以能够技压群芳,就是因为表现出了他自己人生境界。 古人说:“诗言志,歌永言。”真正的诗歌,是要表现自己志向和人生境界的。
    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是流传颇广的名句,其“淡”字和“滴”字,便是“眼”之所在。“淡”写视觉形象,“滴”状听觉体验,均极有味道,活现出微云将散未散之时,夜雨欲住未住之际的诗意境界。读者只要闭上眼睛,这个极富动感的优美画面,便会立时清晰地浮现出来。
    明月清霁,天上微微地点缀着一些云彩,使得银河显得稍稍暗淡了下来,朦朦胧胧的,更增加了几分风韵;  稀稀疏疏的雨点,滴在了清秋的梧桐叶上,发出了嘀哒嘀哒的响声,更显示出这清秋夜晚的凄清来。 

孟浩然的诗往往有一种“语淡而味终不薄”意境,其著名的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出自他四十六岁游京师时,适逢中秋佳节,长安诸学者邀他赋诗作会,他以此句令在坐众诗人拍手称绝,纷纷搁笔不敢再写。此联确实清淡优美,宛如天籁之音,代表了孟浩然的诗风。
  孟浩然的诗味清淡,为人也是如此,孟浩然早年隐居在襄阳城外,与汉代著名的老牌隐士庞德公(看过三国的都知道,诸葛亮和庞统这两个“伏龙”、“凤雏”都敬其为师)所隐居的鹿门山相隔不远。也许是受到当地由庞德公流传下来的隐居风气的影响,孟浩然也比较欣赏和乐于隐士的生活。孟诗中这样的诗句很多,像什么:“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又比如:“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当然比较能代表孟浩然隐逸生活的还是那首《夜归鹿门山歌》: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路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黄昏、沙岸,孤舟、月照、烟树、松径、幽人。何等的清幽,何等的静谧,凡世俗尘,一洗而净。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702.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描写家乡美景的古诗

      1、《归家》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2、《滞雨》   滞雨长安夜,残灯独客愁。故乡云水地,归梦不宜秋。   3、《京师得家书》   江水三…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9
  • 《吴子·治兵》“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阅读答案及翻译

    武侯问曰:“进兵之道何先?”起对曰:“先明四轻、二重、一信。”曰:“何谓也?”对曰:“使地轻马,…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5
  • 晏几道《思远人·红叶黄花秋意晚》

    晏几道 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当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注释】 “泪弹&r…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87
  • 《隋书长孙晟传》的原文及翻译

      :   长孙晟字季晟,性通敏,略涉书记,善弹工射。初未知名,人弗之识也,唯高祖一见,深嗟异焉,乃携其手而谓人曰:“长孙郎武艺逸群,适与其言,又多奇略。后之名将,非此子邪?”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47
  • 苏轼少时文言文翻译

    苏轼少时文言文翻译   导语:苏轼,宋朝著名诗人。宋史苏轼传记载着苏轼的一生。现在由小编为大家整理有关宋史苏轼传的原文及翻译,供大家参考!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0
  • 欧阳修《田家》与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一)》阅读答案

    田  家 欧阳修 绿桑高下映平川,赛罢田神笑语喧。 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 这首诗写了四幅画面,分别是绿满平川、春祭笑语、雨歇鸠鸣、初日繁花。全诗情景交融,欢快…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2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