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哲理的诗句赏析

含有哲理的诗句  蕴含哲理的诗句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哲理诗

题西林壁                        观书有感         登鹳鹊楼

苏轼                               朱熹               王之涣

横看成岭侧成峰,  半亩万塘一鉴开,     白日依山尽,  

远近高低各不同。  天光云影共徘徊。  黄河入海流。

不识庐山真面目,   问渠哪得清如许,  欲穷千里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为有源头活水来。  更上一层楼。

哲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反映科学哲理的诗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哲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全面地看问题。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哲理:人们必须不断的提高自己,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哲理:反映了发展的实质就是新事物终将取代旧事物。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许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她们各有其特殊性的矛盾,真实这种特殊的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诗中深刻地说明了:每一事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离开了对于矛盾特殊性的具体分析,人们就无法区分是未,也就更谈不上正确地认识事物。

折戟沉沙铁围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哲理: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在一定条件下,对事物的发展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倘若没有一定的条件,即使是英雄人物也是无法成功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83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   [译文]  被残雪覆盖的山河,凋枯冷落,没有一点生气,几树稀疏的梅花,凛然开放,点缀着大地,透出一派春意。 &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5
  • 文言文《月赋》原文与译文

      南朝宋谢庄的《月赋》并非《月赋》的开山之作,最早写《月赋》的是公孙乘。这个公孙乘是西汉梁孝王的门客,现在被收进《古文苑》的这篇赋相对简单,乃奉命为梁孝王所作,是个残本。下面是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84
  • 《百丈山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赏析

    《百丈山记》选自《朱文公文集》,写于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的夏天。通篇状物写景,准确而形象,细致而生动,表现出作者精细的观察能力和运用语言的功夫,是一篇以刻画山水景物见长的游记…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174
  • 《雪晴晚望》翻译赏析

      倚杖望晴雪,溪云几万重。   樵人归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烧冈草,断烟生石松。   却回山寺路,闻打暮天钟。   【前言】   《雪晴晚望》是唐代诗人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律…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96
  • 南乡子·路入南中

    朝代:五代 作者:欧阳炯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路入南中,桄榔叶暗蓼花红。两岸人家微雨后,收红豆,树底纤纤抬素手。

    古诗文 2020年3月8日
    597
  •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阅读答案及翻译

    齐之国氏大富,宋之向氏大贫。自宋之齐,请其术。国氏告之曰:“吾善为盗。始吾为盗也,一年而给,二年而足,三年大穰。自此以往,施及州闾。”向氏大喜,喻其为盗之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