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李清照《菩萨蛮》全词翻译赏析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
[译文]  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
[出自]  李清照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风柔日薄春犹早,夹衫乍着心情好。睡起觉微寒,梅花鬓上残。
 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沉水卧时烧,香消酒未消。

注释:
   日薄:形容日气温煦。
   沉水:一种香木所制的香,又名沉香。

译文:
   一觉醒来冰凉又孤单,鬓边梅花隔夜已凋残。早春天气日丽风和。夹衣上身心情还不错。
   哪儿是我的故乡?除非大醉才能把它忘。等到临睡烧一炷沉水,香烧尽了酒意还没过去。

赏析: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抒发了深切的思乡之情。通篇采用对比手法,上片写早春之喜,下片写思乡之苦,以美好的春色反衬有家难归的悲凄,深切感人。

    “春犹早”是说春天刚到,虽然阳光还较微弱,但风已变得柔和,不象冬天那样刚猛,天气已渐渐暖和起来。南方早春人们换著夹衫,欣喜万分。三、四两句接写昼寝醒后。“觉微寒是因为刚刚”睡起“,仍扣早春。鬓发上插戴的梅花已经残落。冬去春风闲适恬静,情绪基调是欢欣的。
    下片转写思乡,情调突变。“故乡何处是”不仅言故乡邈远难归,而且还含着“望乡”的动作,也就是说,白天黑夜,作者不知多少次引颈北向,遥望故乡。“忘了除非醉”,平白如话,却极深刻沉痛。借酒浇愁,说明只有醉乡中才能把故乡忘掉,清醒时则无时无刻不思念故乡。“忘”正好表明不能忘。这里正话反说加一层转折,把此意表现得更加强烈:正因为思乡之情把作者折磨得无法忍受,所以只有借醉酒把它暂时忘却,可见它已强烈到何种程度。而作者之所以会有“忘”的念头和举动,不仅是为了暂时摆脱思乡之苦,还同回乡几乎无望有关:如果回归有期,那就存有希望,不会想到把它忘掉;惟其回乡无望,念之徒增痛苦,才觉得不如忘却。真是不敢想却又不能不想,想忘偏又记起。这种思想矛盾和精神痛苦,循环往复,不会完结。结尾二句具体描写上句的“醉” 字。“沉水”即沉香的别称,是一种名贵的熏香。睡卧时所烧的熏香已经燃尽,香气已经消散,说明已过了长长一段时间,但作者的酒还未醒,可见醉得深沉;醉深说明愁重,愁重表明思乡之强烈。末句重用“消” 字,句调圆转轻灵,而词意却极沉痛。不直接说愁,说思乡,而说酒,说熏香,词意含蓄隽永。清照生当宋金对峙之际,她主张抗战,切望收复失地,对故乡的刻骨怀念,即包含着对占领故乡的金国统治者的愤恨,对因循苟且、不思收复失地的南宋统治者的谴责,渗透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18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皆在焉”阅读答案及翻译

    韩适有东孟之会,韩王及相①皆在焉,持兵戟而卫者甚众。聂政直入,上阶刺韩傀。韩傀走而抱哀侯,聂政刺之,兼中哀侯,左右大乱。聂政大呼,所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抉眼②,自屠出肠,遂以死。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221
  • 点绛唇桃源翻译赏析

      《点绛唇·桃源》作者为宋朝诗人秦观。其古诗全文如下:   醉漾轻舟,信流引到花深处。尘缘相误,无计花间住。   烟水茫茫,千里斜阳暮。山无数,乱红如雨,不记来时路。   【前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9
  • 《元史·许楫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元史·许楫传》文言文练习及答案   许楫,字公度,太原忻州人。幼从元裕学,年十五,以儒生中词赋选,河东宣抚司又举楫贤良方正孝廉。楫至京师,平章王文统命为中书省掾,以不任簿书辞,改…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72
  •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全词翻译赏析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出自苏轼《浣溪沙》 浣溪沙 苏轼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 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 此…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7
  • 鸦狐文言文翻译注释和道理

    1、文言文   鸦本不善(1)鸣。一日,口衔(2)食物,稳栖树上。适(3)有饿狐见之,欲(4)夺其食,无以为法,乃(5)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63
  • 荷花都无色可并翻译及赏析

      《荷花·都无色可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商隐。其古诗全文如下:   都无色可并,不奈此香何。   瑶席乘凉设,金羁落晚过。   回衾灯照绮,渡袜水沾罗。   预想前秋别,离居梦桌…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7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