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翻译赏析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译文]  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
  [出自]  张旭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 洞在清溪何处边?

注释:
    桃花溪:在今湖南省桃源县西南。
    隐隐:隐约看不清楚的样子。
    飞桥:凌空飞起的高桥。
    野烟:山野间的烟靄。
    石矶:河流中露出的石堆。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
  尽日:整天,整日。

译文1:
    隐隐看见一座长桥,被野烟隔断;   在石屿的西畔,借问打鱼的小船。
 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   桃花源洞口,在清溪的哪段哪边?
   
译文2:
    在落英缤纷的桃花溪上,远望烟雾迷蒙,隐隐约约之中仿佛架着一座长桥,前边也许就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吧?诗人兴致勃勃地向石矾西畔打渔的船家问讯。这里桃花随着流水,终日地漂流不尽,这不就是桃花源外的桃花溪吗?你可知道,进入桃花源的洞口,究竟在这条小溪的什么地方?

赏析:
张旭(675-750?),字伯高,一字季明,汉族,唐朝吴(今江苏苏州)人。曾官常熟县尉,金吾长史。善草书,性好酒,世称张颠,也是“饮中八仙”之一。唐代书法家、诗人。世称张长史。他是盛唐著名的大书法家,精通草书,狂草最为著称。他的草书,与李白的诗、裴旻的剑舞,当时被称为“三绝”。相传他最嗜酒,往往大醉后呼喊狂走然后落笔,或以头濡墨而书,世呼为“张颠”。因张旭嗜酒,杜甫将其列入“饮中八仙”。

桃花溪:水名,在今湖南桃源县桃源山下。溪岸多桃林,暮春时节,落英缤纷,溪水流霞。相传东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张旭描写的桃花溪,虽然不一定是指这里,但却暗用其意境。此诗构思婉曲,情趣深远,画意甚浓。
  “隐隐飞桥隔野烟”,起笔就引人入胜: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在这里,静止的桥和浮动的野烟相映成趣:野烟使桥化静为动,虚无缥缈,临空而飞;桥使野烟化动为静,宛如垂挂一道轻纱帏幔。隔着这帏幔看桥,使人格外感到一种朦胧美。“隔”字,使这两种景物交相映衬,溶成一个艺术整体;“隔”字还暗示出诗人是在远观,若是站在桥边,就不会有“隔”的感觉了。
  下面画近景。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石矶);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石矶西畔问渔船”,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光,又见人物之情态。诗人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似乎把眼前的渔人当作当年曾经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那“问”字便脱口而出。
  “问渔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他问得天真有趣:“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他似乎真的认为这“随流水”的桃花瓣是由桃花源流出来的。满眼的粉红,在幽幽的溪水里艳艳地流淌,诗人也便自然而然地由桃花联想起那“林尽水源”,仿佛透着光亮的“洞”,这洞,一直通向那世外的桃源,可这洞又在哪里,渔人不可能知道,诗人也不会知道。然而,这句问讯渔人的话,深深表达出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急切心情。然而桃花源本是虚构的,诗人当然也知道渔人无可奉答,他是明知故问,这也隐约地透露出诗人感到理想境界渺茫难求的怅惘心情。诗到此戛然止笔,而末句提出的问题却引起人们种种美妙的遐想。诗人的画笔,玲珑剔透,由远而近,由实及虚,不断地变换角度,展现景物;但又不作繁腻的描写,淡淡几笔,略露轮廓,情蓄景中,趣在墨外,就像一幅写意画,清远含蓄,耐人寻味。
  七言绝句篇幅短小,要做到情韵悠长,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琢句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是很善于构思的。这首诗从远到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不敷设明艳鲜丽的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前人蘅塘退士评论这首诗:“四句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记》。”这话不无过誉,却也颇有道理。读这首诗,如与王维的《桃源行》对照比较,可以领悟同一个题材,以不同的体裁和不同的艺术方法去表现,是能各臻其妙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0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

    文言文常见文言实词   1、哀   ①伤心,悲痛,哀叹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前赤壁赋》   杜鹃啼血猿哀鸣 《〈琵琶行〉并序》   ②同情,怜悯   君将哀而生之乎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3
  •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的诗意: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这两句是说,造访陆鸿渐的居处,无人在家,问了邻居,邻居回答说:陆鸿渐到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3
  • 《赠友人三首》翻译赏析

      《赠友人三首》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白。其古诗全文如下:   其一   兰生不当户,别是闲庭草。   夙被霜露欺,红荣已先老。   谬接瑶华枝,结根君王池。   顾无馨香美,叨沐清…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8
  • 也是微云――胡适

    也是微云, 也是微云过后月光明。 只不见去年得游伴, 也没有当日的心情。 不愿勾起相思, 不敢出门看月。 偏偏月进窗来, 害我相思一夜。 1925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68
  • 《史记·太史公自序》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史记·太史公自序》文言文阅读训练附答案   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春秋》文成数万,其指数千,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60
  • 季氏将伐颛臾高中文言文原文与翻译赏析

      【前言】   《季氏将伐颛臾》选自《论语·季氏》篇,文中指出孔子的政治主张”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及治国策略:”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8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