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王维《相思》全诗翻译赏析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译文]   美丽的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不知它生了几根新枝?
    [出自]  王维《相思》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注释:
红豆:产于两广一带,又名相思子,形如豌豆,朱红色。古人常用来象征爱情或相思。
君:你。
采撷:采摘。
采撷:采摘。
相思:想念。

译文1: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  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  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译文2:
      美丽的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来了,不知它生了几根新枝?希望你多多地把它采摘,那红豆最能表示相互的思念。
   
译文3:
    这又圆又大的红豆生长在你现在所居住的岭南一带广大地区。每逢新春来临,高大繁茂的红豆树又要长出多少条新枝、多少片新叶呢?我希望你多多采集这晶莹可爱之物,因为这红豆又名相思豆,是最能传达人的相思之情的。

赏析: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
  “南国”(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近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周啸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1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乔吉――【双调】春闺怨

      【双调】春闺怨   元代:乔吉   雪月风花收拾够也,用心用力这时节,担儿上一担担风月。途路赊,步步些些。不系雕鞍门前柳,玉容寂寞见花羞,冷风儿吹雨黄昏后。帘控钩,掩上珠楼,风…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77
  • 山鹧鸪词李白翻译

    “山鹧鸪词李白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山鹧鸪词李白拼音版 《 游yóu山shān鹧zhè鸪gū词c&iacute…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97
  • 鲍照《拟行路难十八首》“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翻译赏析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   [译文]  自古以来,圣贤大多出身贫苦,地位低贱;圣贤尚且如此,何况我们这些出身卑微、脾气刚直的凡人呢?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5
  • 《明史·陈新甲传》原文及译文

      明史   原文:   陈新甲,长寿人。万历时举于乡,为定州知州。崇祯元年,入为刑部员外郎,进郎中。迁宁前兵备佥事。宁前,关外要地,新甲以才能著。四年,大凌新城被围,援师云集,征…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61
  • 谈谈两种文言文的教学模式的比较

    谈谈两种文言文的教学模式的比较   如果说让我回忆我小时候的语文学习的话,文言文学习可能是最记忆犹新的内容了。其实学习方式却异常简单,主要就是在上课之前必须事先把原文按要求抄在笔记…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47
  •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年代:唐   渭城朝雨?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安西,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