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意思及全词翻译赏析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的词意: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

出自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译文
郁孤台下这赣江的水,水中有多少行人的眼泪。我举头眺望西北的长安,可惜只看到无数青山。
但青山怎能把江水挡住?江水毕竟还会向东流去。夕阳西下我正满怀愁绪,听到深山里传来鹧鸪的鸣叫声。

【译文二】
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赣江水,流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我向西北遥望故都长安,可怜只见到千万重山峦。
青山重重也难把流水挡住,它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暮色苍茫我正满怀愁郁,又听到鹧鸪声声震我耳鼓。

赏析
本篇为登临抒怀之词。这首词为公元1176年(宋孝宗淳熙三年)作者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途经造口时所作。此词写作者登郁孤台(今江西省赣州市城区西北部贺兰山顶)远望,“借水怨山”,抒发国家兴亡的感慨。上片由眼前景物引出历史回忆,抒发家国沦亡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下片借景生情,抒愁苦与不满之情。词中写景或含情或象征或拟人,自然贴切。全词对朝廷苟安江南的不满和自己一筹莫展的愁闷,却是淡淡叙来,不瘟不火,以极高明的比兴手法,表达了蕴藉深沉的爱国情思,艺术水平高超,堪称词中瑰宝。

上片由清江水引出历史回忆,抒发沦亡丧国之创痛和收复无望的悲愤。“郁孤台下清江水”起笔横绝,词人借郁孤台下滔滔奔流的赣江水,抒发了激愤的心情。“中间多少行人泪”,在一江流水中有多少逃难人的眼泪。建炎三年,隆佑太后被西路金兵追到造口,为了逃命,隆佑舍船而去,化装成农夫的样子逃离。而东路金兵则渡江攻陷了建康、临安两城,宋高宗被迫浮舟海上。“行人泪”指的就是造口之难。“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意为我向西北遥望故都长安,可怜只见到千万重山峦。词人因回想隆祐太后被金兵追到造口之事,进而联想到国家的浮沉,自己独立造口遥望汴京,就如当年杜甫独立夔州仰望长安一样,但却被无数青山重重遮挡,什么也看不见。
下片借景生情,抒发愁苦抑郁之情。“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写词人所见之景。虽然重重青山能够阻隔住长安,但难把流水挡住,它毕竟还会向东流去。此处词人以东流而去的江水,比喻祖国的大好河山;而无数青山,则是比喻敌人,即金兵;“遮不住”三字,将青山的围堵之感一笔推去,暗含大宋终会光复中原之意。“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意思是在暮色苍茫中,我满怀愁郁,却又听到鹧鸪声声震我耳鼓。此二句写景,词人借此抒发内心满怀的愁苦,将对懦弱无能的朝廷一味妥协的失望之情,写得极为含蓄,却又无比悲凉。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67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太宗悔斩张蕴古

    文言文   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鞫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78
  • 《金壶丹书》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金壶丹书     景公②游于纪③,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如若言!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78
  • 天衣无缝文言文

    天衣无缝文言文   天衣无缝是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破绽或漏洞。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天衣无缝文言文,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原文   郭翰夏日卧庭中,仰视空中,有人冉冉而下,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84
  • 孤雁――闻一多

    不幸的失群的孤客! 谁教你抛弃了旧侣, 拆散了阵字, 流落到这水国底绝塞, 拼若寸磔的愁肠, 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啊!从那浮云底密幕里, 进出这样的哀音; 这样的痛苦!这样的热情!…

    古诗文 2022年10月10日
    81
  • 写安徽李白墓的诗词大全

    李白墓在当涂县青山(又名谢公山)西麓。唐上元二年(761年),李白在流放途中遇赦,他掉头东归,沿途在汉阳、江夏 (武昌)、巴陵、豫章 (南昌) 盘桓1年多,于这年春天第5次来到安徽…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4
  • 惠崇春江晚景翻译赏析

      《惠崇春江晚景》作者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其古诗全文如下: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前言】   《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