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全诗赏析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出自苏舜钦《沧浪亭怀贯之》

沧浪独步亦无悰,聊上危台四望中。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酒徒飘落风前燕,诗社凋零霜后桐。
君又暂来还径往,醉吟谁复伴衰翁。
【注】悰(cóng): 欢乐;乐趣。

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这两句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诗人借助对“秋色”“日光”以及“红林”“翠竹”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营造出了清幽萧疏的氛围,表现出对友人深沉的怀念。另外,用语形象,富有动态。不说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日光穿过竹间,竹色更显玲珑。

作者
苏舜钦(1008—1049),字子美,绵州盐泉(今四川绵阳东)人,迁居开封。早年以父荫补官。

赏析:
《沧浪亭怀贯之》为苏舜钦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表现出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
这是诗人登沧浪亭怀念朋友之作。一开始就出现了诗人孤独寂寞的形象。他在园中独步觉得无聊,正是因为友人离去产生了一种若有所失的空虚之感。继而登高四望,则属于寻觅怅望,自我排遣。由于心境寂寥,望中的景色也偏于清冷。霜林自红,而说秋色入林,在拟人化的同时,着重强调了秋色已深。竹色至秋依然青翠,而日光穿过其间,更显得玲珑。林红竹翠,本来正宜会集朋友把酒吟诗,但酒友离散,如同秋风中的燕子;诗社亦已凋零,正像霜后梧桐。颈联两句写景,比兴意味很重,零落的秋景中带有人事象征,因而自然地过渡到末联,引起诗人惋惜聚散匆匆,慨叹无人伴其醉吟。
诗题为“怀贯之”,篇中并没有出现“怀”的字样,但从诗人长吟远慕的情绪和行动中,却表现出对友人的强烈、深沉的怀念。诗中友人虽未出面,而处处让人感到他的存在,时时牵绕着诗人的感情和思绪。那危台,那林木,那翠竹,都曾经是作者和友人登览、吟咏的对象,其间都如同留有友人的一点什么,却又无可寻觅,反而触景兴慨。这样从诗人怅惘的状态和表现中,便把萦绕在心头难以排遣的怀念之情表现得非常深入切至。
怀念人的诗,格调上一般以低回婉转容易取得成功,但此诗气格却颇显高远。开头独步无聊、危台四望,就有一种超迈迥拔之气。所写的红叶、秋桐等秋景,也是以清幽萧疏的基调,反映着人的情绪。诗中说友人是“暂来径往”,从字面上来看,他离别的当儿也没有那种依依之情。诗人的怀念属于更深沉、更内在的一种类型。而这,在艺术上更难于表现一些。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81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_唐代卢纶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由唐代卢纶所创作。以下是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一全诗拼音、意思及解析,欢迎阅读。 全诗原文 鹫翎金仆姑,燕尾绣蝥弧。 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 和张仆射塞下曲其…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4
  • 王孙圉论楚宝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王孙圉聘于晋,定公飨之。赵简子鸣玉以相,问于王孙圉曰:“楚之白珩犹在乎?”对曰:“然。”简子曰:“其为宝也,几何矣?”曰:“未尝为…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617
  •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通假字知识点   初中语文文言文基础知识点之通假字   通假字精选:玉盘珍馐直万钱。(《行路难》其一)直:通“值”。接下来为大家带来的是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之文言文通假字…

    古诗文 2022年11月26日
    137
  • 冬夜――白居易诗词全集

    冬夜 [唐] 白居易 家贫亲爱散,身病交游罢。 眼前无一人,独掩村斋卧。 冷落灯火暗,离披帘幕破。 策策窗户前,又闻新雪下。 长年渐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学坐忘心,寂莫安可过。 兀…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96
  • 《将苑》文言文翻译

    《将苑》文言文翻译   原文   夫兵权者,是三军之司命,主将之威势。将能执兵之权,操兵之势而临群下,譬如猛虎,加之羽翼而翱翔四海,随所遇而施之。若将失权,不操其势,亦如鱼龙脱于江…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9
  • 文言文阅读《疑人窃履》题目

    文言文阅读《疑人窃履》题目   (四)疑人窃履(8分)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