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全诗翻译赏析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出自宋代诗人蔡肇《题李世南画扇》

题李世南画扇①
蔡肇②
野水潺潺平落涧,秋风瑟瑟细吹林。
逢人抱瓮知村近③,隔坞闻钟觉寺深④。
[注]①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②蔡肇(?—1119):字天启,丹阳(今属江苏)人。曾任吏部员外郎、中书舍人等职。③瓮:这里指水瓮。④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注释
① 李世南:北宋著名画家,擅画山水。
② 瓮:这里指水瓮。
③ 坞:地势周围高而中央低的地方。这里指山坞。

译文
郊外,一条溪流缓缓地流入山涧,发出潺潺的响声;秋风萧瑟,轻轻地摇动树木,落叶纷纷。那儿有个人抱瓮汲水,我因而知道村庄离溪水很近;那佛寺建在深山,隔着山坞,隐约飘来了阵阵钟声。

赏析
《题李世南画扇》是宋代诗人蔡肇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通过对环境的描写,勾勒了一幅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画面。该诗不仅仅写出了静态的画,而且发挥想像,探索画家心理,给画赋予动态、声响,揭示画外的景与趣。

这首诗就应在脑海中先有这幅画的图像:一条小溪从两山之间流出;林子里树叶已显泛黄,有些也已坠落在地;一个人抱着水瓮在行走;山那边隐隐约约地露出了寺庙的一角。画面上,小溪、树林(树叶)、人、瓮、山(山坞)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至于寺庙,则可有可无。这画面呈现出的,确是一种乡村野外恬静、安详的气氛。
李世南的画,通过这首诗可以知道,画面上是一条溪水平平地流入山涧,林中黄叶飘飞,呈现一派秋景,一个人抱着瓮在溪边汲水,远处的小山后,露出了寺庙的一角。从画面,呈现的是乡村野外的恬静与安详的气氛。蔡肇这首诗,好在不单单写出了画面的景象,还进一步发挥想象,探索画家的心理,联系实际生活,揭示了画外的景与趣。他这样构思:画面上有水泻入山涧,诗便使水发出潺潺的声响;画面上林木纷披、黄叶旋落,诗便由此想到秋风,添入了西风瑟瑟的声音;画中有人抱瓮汲水,诗人马上想到这应该是附近村庄的居民;远远的佛寺,又使诗人想到了富有韵味的钟声。这样一写,一方面给画增加了不能表现的声响,真正符合了古人所说“诗是有声画”这一特点,并通过这些声响反衬环境的幽静,让画面上静止的东西都活动起来,赋予生气;另一方面,诗通过想象,加深了画的意境,拓展了画面,如诗中的村庄、寺庙的钟声,都属于画以外的东西,诗人通过自己的体验,予以加入,使场面更显得丰富多彩。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298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真山民《晚步》原文、注释和鉴赏

    真山民《晚步》 未暝先啼草际蛩,石桥暗度晚花风。 归鸦不带残阳老,留得林梢一抹红。   【注释】 (1)此诗根据诗意,作者可能作于南宋亡后的晚年。 (2)蛩(音&ldqu…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05
  • “杨霆字震仲”阅读答案及句子翻译

    杨霆字震仲。少有志节。以世泽奏补将仕郎,铨试第一,授修职郎、桂岭主簿,有能声。又五中漕举,改鄂州教授,迁复州司理参军,转常、澧观察推官,擢知监利县。县有疑狱,历年不决,霆未上,微服…

    古诗文 2022年11月24日
    63
  • 解连环孤雁原文翻译及赏析

      《解连环·孤雁》出自宋词三百首,其作者为宋朝文学家张炎。其全文如下:   楚江空晚。怅离群万里,恍然惊散。自顾影、却下寒塘,正沙净草枯,水平天远。写不成书,只寄得、相思一点。料…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54
  •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文言文翻译   《右溪记》是唐代文学家元结的一篇散文。此文可分为两层:第一层描写小溪的环境清幽秀美;第二层感叹小溪不为人所赏识,作者修葺之后将其命名为“右溪”。下面是小编为您…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54
  • 东坡逸事

      【文言文】   东坡为①钱塘守时,民有诉扇肆②负债二万者,逮至则曰:“天久③雨且寒,有扇莫售,非不肯偿也。”公令④以扇二十来,就⑤判字笔随意作⑥行、草及…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01
  •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刘长卿《送灵澈上人》全诗翻译赏析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  你戴一顶斗笠,披一身斜阳,独自归向那远远的青山。    [出自]  刘长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5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