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楝花风急,催归暮雨霏霏”顾贞观《画堂春》全词赏析

画堂春·湔裙独上小渔矶
清·顾贞观
湔裙独上小渔矶,袜罗微溅春泥。一篙生绿画桥低,昨夜前溪。
回首楝花风急,催归暮雨霏霏。扑天香絮拥凄迷,南北东西。

作者
顾贞观(1637-1714),字华峰,又字远平,号梁汾。江苏无锡人。幼习经史,尤喜古诗词。少时加入慎交社,在社中年纪最小,却“飞觞赋诗,才气横溢”。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词家三绝”。与纳兰性德为挚友。所著有《纑塘集》、《弹指词》,编有《唐五代词删》、《宋词删》,又有与纳兰性德合编《今词初集》。

赏析
这阕小词,可以说是一幅情景交融的暮春归舟图,只是其中漾着的意绪,却分外勾人。

  词的主体,是船上的人。但船上却只以“一篙”隐过,而通阕词则皆莫不是舟中之“人”眼中之所见,以及身心之所感。

  春天已快过去了;楝花风吹得这急。“楝花风”,标明时间已是春末了。因为从“小寒”算起,至第二年的“谷雨”,其中凡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每候应以一种届时要开之花,故称为二十四番花信风。其间梅花最先,楝花最后。楝花过后,便已入夏了。此时,他坐在小船上,是在回家去的路上;但人却似乎并不愿意;是以还不时要回过头去看看。但霏霏细雨,夹着漫天杨花,使南北东西,蒙蒙一片。这分明是一个不宜上路的天气,恰如他此时凄迷的心境。如此一来,这“回首”二字就有了着落,也难怪他于“归”不是喜而要着以“催”字了。这催人之风雨,显得极其无情。

  分明是“归”,为什么又有这么多的不愿和留恋,诗人没有写,甚至连这心情也只于那“回首”的眼光和“凄迷”的意绪中流露。

  这下阕在词的章法上放在最后,在内容上却是词的主体,是最先的存在。然而却在词面上颠倒了次序:将首先出场的却故意隐去,而将之置于下阕补出。

  这也难怪,因为主体先自存在,若无感受,自然也就不显主体了。是以词一开头,便是那一个入眼的小小的渔矶上浣衣的女子。“袜罗溅春泥”,固然是系心者未免看得仔细,却也透出了无意中的关爱和怜惜。不知是他想到了他家的她,还是以想到了为之“回首”之处的她。

  他还来不及分辨,他乘坐的小舟已冲到了石桥前。所以说是“石桥”的,这是因为板桥是用不着“画”的,能在桥上作浮雕之花纹的,自然是石板架起的拱桥了。昨夜下了一场大雨,溪水涨了,所以石桥也显得“低”了,水急桥低,他得赶紧趴下,于是便打断了他对于那浣衣女子的判断。这一下,人是过桥了,却为读者留下了这一幅谜似的勾人挂念的画。柳絮夹着细雨的迷蒙的溪水上,那溪边的矶头,有浣衣的女子;溪水上正有一只小船,从石桥穿了过去。在这凄迷的空间,也许只有捣衣间断的杵声和着流水的涓涓声,似闹而实静。倒是于这无声的迷蒙之巨大的空间,它所给予人的是一种推不开的怅惘。更妙在它似乎明白,又似乎不明白,只用以构成这一幅淡淡的水粉画,让读者好一个思念。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5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石钟山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石钟山记_苏轼的文言文原文赏析及翻译   在日常过程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相信还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石钟山记_…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63
  •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

    柳宗元《黔之驴》原文与翻译 黔之驴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nbsp…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71
  • 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原文、注释和鉴赏

    林逋《自作寿堂因书一绝以志之》 湖上青山对结庐,坟前修竹亦萧疏。 茂陵他日求遗稿,犹喜曾无《封禅书》。   【注释】 (1)这是诗人临终诗,概述一生不求官、不慕名、孤高自…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16
  • “千寻下彻鱼无隐,一点高飞鹭出群。”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千寻下彻鱼无隐,一点高飞鹭出群。”这两句是说,俯视碧潭深有千寻,但潭水澄澈,游鱼清晰可见;仰观天空,洁白一点,那是高飞的白鹭,在晴空显得特别明晰。写潭水、…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4
  •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翻译赏析

      《从军行·大漠风尘日色昏》作者为唐朝文学家王昌龄。其古诗全文如下: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   1、大漠:指广…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86
  • 黄庭坚《书幽芳亭记》原文翻译及赏析

    《书幽芳亭记》 黄庭坚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1而后贵之也。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2之中,不为无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