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这两句通过景色的烘托或渲染,写出了“愁”最易潜入的时机;春天归去后遗下满地落花狼藉,最能勾起满腹愁绪;沉醉中醒来,瞥见残月斜照窗棂,愁意油然而生。

出自石象之《咏愁》
来何容易去何迟,半在心头半在眉。
门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残月酒醒时。
柔如万顷连天草,乱似千寻匝地丝。
除却五侯歌舞地,人间何处不相随?

①币:“匝”的异体字。
②五侯:历史上称五侯的很多,这里泛指达官贵人。

赏析
《咏愁》是北宋·石象之的七言律诗。这首诗形象更鲜明,更生动的表现了愁容,愁态。

首联可以用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的结尾来作注释:“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就是来得快而去得慢的“愁”为什么会“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的原因。
颔联是写最容易产生“愁”的环境。“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辛弃疾《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的开头可能就是根据出句所描绘的景象写的。而对句则是依照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来概括的。
颈联写“愁”之多,采用了夸张加比喻的修辞手法。李叔同“长亭外,古道旁,芳草碧连天”的歌词恐怕就是按照出句来加工的。而这种夸张,使“愁”这种心境更加显豁,更加感人。像唐宋诗词中的“似将海水添宫漏,共滴长门一夜长”,“落红万点愁如海”,“一水牵愁万里长”等,都和这一句的表达效果一样。而这种比喻,严格地说并不是一般意义的比喻,因为二者之间没有相似点可言,而是以物感比喻心感的特殊比喻。
尾联以“愁”之无处不在作结。除了达官贵人,终日灯红酒绿,可能暂时没有“愁”,每个人走到那里,“愁”就跟随身到那里,颇富有普遍性意义。诗人化无形为有形, 构成诗中的愁情图,这样形象化地写“愁”,自然生动有趣,能摄人魂,夺人魄,令人回肠荡气,产生共鸣。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5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小学生描写冬天的古诗

      导语: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小学生描写…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9
  •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翻译赏析

      《南歌子·疏雨池塘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贺铸。其古诗全文如下:   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   易醉扶头酒,难逢敌手棋。日长偏与睡相宜。睡起…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3
  • 三卫传书原文翻译

      出自《太平广记》卷三百引《广异记》   开元初,有三卫自京还青州,至华岳庙前,见青衣婢,衣服故恶①,来白云:“娘子欲见。”因引前行。遇见一妇人,年十六七,容色惨悴②,曰:“己非…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0
  • 【双调】水仙子(百年三万六千场)

             无名氏       &…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70
  • 贺新郎(送赵伯泳侍郎守温陵)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忆昔同时召。正青山、亲提玉尺,量材廊庙。当日班行比元祐,北玉西珠照耀。一转首、宫南移调。君自鸟台登骑首,觉精神、风采增清峭。数贤者,一…

    古诗文 2020年5月30日
    689
  • 赞美庐山诗句

    赞美庐山诗句   《扇子诗》   年代:宋 作者: 李石   亲风庐山面目来,翻经台上月轮开。   山间长物浑无用,多斫云根入蜀栽。   《别东林寺僧》   年代:唐 作者: 李白…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