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的意思及全词赏析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的词意: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
出自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
清平乐
博山道中即事
辛弃疾
柳边飞鞚①,露湿征衣重。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
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
注:①鞚(kòng):马勒。

“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这两句运用拟人和想象,描摹细腻,生动有趣:白鹭栖宿,窥视沙滩,孤影轻轻晃动,用拟人写出动态;应该是有鱼虾进入它的梦境,想象合理有趣。

赏析:
博山在江西永耒县西二十里,山中有清奇的泉石、苍翠的林谷,还有雨岩、博山寺等名胜古迹,是一处绝佳的风景地。作者闲居上饶时,曾多次去此山游览,并写了多首脍炙人口的汜游词。
上阕头二句描写在山道中夜行的情景: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表现出山道上柳密露浓,景色优美;也表现出行人心情舒畅,虽觉衣衫湿重,但游兴仍然很高。
三、四句描写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的一幅饶有幽趣的画面:一只白鹭栖宿在沙滩上,不时地眯着眼睛向沙面窥视,它映在沙上的身影也轻轻摇晃,准是在梦中见到鱼虾了吧!看到宿鹭目眯影动,便断定它正在做梦,又因鹭鸟以鱼虾为食,进而断定它梦见了鱼虾,虽是想象之辞,但又合情合理。词人既能极细致的观察又能极深微的体会,因而写的是如此生动、多趣。
下阕头二句描写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一幅更富有诗意的画面:夜深人静,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她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和沙上。词人使用的语句极其简淡,却能把环境和人物写得清雅秀洁,风韵悠然。
结尾二句又在前边的画面上绘出了新的情采: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立即起身往家赶,路上遇见陌生的行人,只羞怯地低头一笑,随即背转身匆匆离去,这真实而自然的描绘,不但给画面增添了浓厚的生活情味,而且生动地表现了山村妇女淳朴温良的心性和略带几分羞涩的天真。
总观此词,全篇都是写景,无一句抒情,但又处处融情于景中,寄意言外。从描写月光柳露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清新淡雅的自然风光的喜爱;从描写浣纱妇女的文字中,可以感知作者对淳厚朴实的民情风俗的赞赏。况周颐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惠风词话续编》卷一)。词人正是这样的高手。
在风景和人物的具体描写上,此词也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兼备的妙处。柳密露浓原是静景,但词人却借露湿征衣的动象来表现,比直写其静态美更觉真实多采。沙滩宿鹭亦在静中,但词人却写其睡中之动态,并写其梦中之幻影,使读者不仅可见其形动,而且可感其神动,因而别生奇趣。篇末写浣纱妇女亦能遗貌取神,用“笑背见人归去”的动态美,表现妇女温良淳朴的情性美,真是栩栩如生,呼之可出。
此词在结构上的特点是外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内以词人的情感为核心。一切景观都从词人眼中看出,心中映出词人从沿途所见的众多景观中选取自己感受最深的几个片断,略加点染,绘成了一幅情采俱胜的溪山夜景长卷,表现出一种清幽淡远而又生机蓬勃的意境,使人读之宛若身随词人夜行,目睹诸种景观,而获得“俯拾即得,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如逢花开,如瞻岁新”(司空图《诗品·自然》)的特殊美感。因此,前后景观虽异,但结构却是完整的。

赏析: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就是其中的一首。“即事”即指是对眼前的事物、情景有所感触而创作。
  词作的上片描写自然景色。词人首先描写在山道中夜行中的情景。词人写道:“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飞鞚”即策马飞驰。比如,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三中写道:“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唐代令狐楚《少年行》诗之二中写道:“等闲飞鞚秋原上,独向寒云试射声。”辛弃疾这两句的意思是说,驱马从柳树旁边疾驰而过,柳枝上的露水拂落在行人身上,衣衫就沾湿变重了。这里既说明了山道上柳树繁密,也说明了山道上露水很重。
  接着写道:“宿鹭窥沙孤影动,应有鱼虾入梦。”这是词人所见之景。描写了在行经河滩旁边时,看到了在苇丛中的鹭鸶鸟。从整首词来说,这是抓住了典型的物象来写。在词人的笔下,鹭鸶鸟也很有情趣:苇丛中的鹭鸶鸟在那里打盹,孤单的身影在微微颤动,而这样的反应,该是鹭鸶鸟梦中见到鱼虾了吧!情趣源于想象。你看,这两句多有想象力。词人运用了联想的方法,由鹭鸶鸟的睡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动而想到梦,由鹭鸶鸟的主食而想到河中鱼虾。这样,词人在联想中,不但给词作增添了情趣,而且在动静结合中,给读者以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

下片写人。首先写道:“一川明月疏星,浣纱人影娉婷。”“一川”即全川,整个一条河。“疏星”即稀稀疏疏的星星。“娉婷”形容女子姿态美好的样子。这里,描写词人在行经溪流附近的村庄时看到的情景。意思是说,在夜深人静时,溪山沐浴在疏星明月的清光中,年轻的妇女在溪边浣纱;在月光的照耀下,年轻的妇女们那美丽轻盈的身影映在水中。其中,词人运用了“娉婷”一词,不但描写了浣纱人和影之美,而且暗示了浣纱人清雅、悠然的品性。
   结尾写道:“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笑背行人归去”即面带微笑,背着大伙(浣纱人们)回到家中去。“行人”即一起来的人(浣纱人们)。“稚子”即孩子。这里紧承前两句而来,描写了另一番景象。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在宁静的村舍门前,忽然响起孩子的哭声,正在溪边浣纱的母亲笑着起身,背着大伙回家去。这里。一个“笑”字,多么富有情趣之美。可以说,这里,不但写出了母亲对孩子的爱,也表现出了这位母亲“背行人归去”的心理。这一幅画面,承上而来的一个特写镜头,它放大了“浣纱人”形象,通过“笑背行人归去”的行为,暗示了“浣纱人”的淳朴、善良的情感。
 
  在艺术上,首先,写景抒情结合。正如况周颐《惠风词话续编》卷一中说:“词有淡远取神,只描取景物,而神致自在言外,此为高手。”其次,动静结合。比如,“沙滩宿鹭”场面就是如此。再次,语言清新。语言简洁、清新,意蕴深厚。第四,层次井然。全词以词人的行程为次序,逐渐展示词人的情感。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7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氓》艺术成就

    文言文《氓》艺术成就 (一)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氓》诗是诗人现实生活典型情绪的再现,诗人不自觉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惨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当时社会现实的作用。…

    古诗文 2022年5月17日
    196
  • 宋琪字俶宝文言文翻译

    宋琪字俶宝文言文翻译   导语:宋琪,字叔宝,幽州蓟人。契丹会同四年中进士,署寿安王侍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宋琪字俶宝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宋琪字俶宝文言文原文…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52
  • 赠少年原文翻译及赏析

      《赠少年·江海相逢客恨多》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温庭筠。其古诗词全文如下:   江海相逢客恨多,秋风叶下洞庭波。   酒酣夜别淮阴市,月照高楼一曲歌。   【前言】   《赠少年》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38
  • 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原文、注释和鉴赏

    陈师道《谢赵生惠芍药》 九十风光次第分,天怜独得殿残春。 一枝剩欲簪双髻,未有人间第一人。   【注释】 (1)诗在同一题目下的另一首诗中说“从微至老走风尘&…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132
  • 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原文翻译及赏析

    别赋 江淹 南北朝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复燕赵兮千里。或春苔兮始生,乍秋风兮暂起。是以行子肠断,百感凄恻。风萧萧而异响,云漫漫而奇色。舟凝滞于水滨,车逶迟于山侧。…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38
  • 《折桂令·忆别》原文及注释

      《折桂令·忆别》主要写分别后女子寂寞艰苦的生活和凄凉苦闷的心情,描写得神情并茂。下面是《折桂令·忆别》原文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   想人生最苦离别。三个字细细分开,凄…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