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全诗赏析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这两句中:“惊”、 “压”两字运用传神,“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或: “压”字化静为动,“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出自王硅《金陵怀古》

怀乡访古事悠悠,独上江城满目秋。
一鸟带烟来别渚,数帆和雨下归舟。
萧萧暮吹惊红叶,惨惨寒云压旧楼。
故国凄凉谁与问,人心无复更风流。

赏析:
注:王珪时任北宋左相,写作此诗北宋在与西夏的两次战争中均遭失败。
首句破题,兼点时、地。为排解乡思而怀古,但往事如烟,相隔久远,难以追寻。独自踟蹰江边古城,扑入眼帘的只有萧索的秋景。“悠悠”、“独上”、“满目秋”,开篇即为全诗笼罩了一层孤寂、萧索的气氛,并与尾联的“故国凄凉’‘谁与问”形成呼应。
中间二联,即承接“独上江城满目秋”,着力描写诗人眼中的秋光。晚烟凄迷中,一只水鸟孤零零地落在僻静无人的沙洲上。秋雨淅淅沥沥,江面上稀落地飘零着几片帆影,驶向归途。萧瑟的晚风,把山麓层林的红叶吹得七零八落。暗淡的寒云密布低空,阴沉沉地似乎要把古城压垮。一句一景,犹如四幅画屏,物象虽不同,却同是淡墨素彩,集中反映了秋光的萧瑟,创造了一个寥落清冷的意境。
中间二联,融情于景,锻字炼句,显出作者艺术匠心。用“萧萧”“惨惨”修饰“暮吹”与“寒云”,摹声绘色,写出了晚风凄景,寒云惨淡,也写出了作者的心绪; “惊”运用拟人手法,既写出了秋风中“红叶”飘零的情状,也写出了诗人心头之“惊”;“压”既形象地写出了寒云之重,也表现出诗人心情之沉重。
尾联归结全诗,为金陵秋景图点睛。这历史上虎踞龙盘、人杰地灵的雄都,如今竟一派凄凉,无人过问;登临此地,谁也没有往日那种激扬分发、踌躇满志的风情气韵。“故国凄凉”应“江城满目秋”,“谁与问”应“独上”。“人心无复更风流”,由以上种种风物,水到渠成地诱发出了不吐不快的感慨,体现了诗人深深的忧思。
北宋立国不久,逐渐形成积弱集贫的局面。时任左相的作者,对国势日益衰微,感触必深。“故国凄凉”未必只是吊古之思,很可能是感慨国势的时代悲愁的曲折反映。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1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 悯黎咏

    朝代:明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黎人多良田,征歛苦倍蓰。诛求尽余粒,尚豢犊与豕。昨当租吏来,宰割充盘几。吏怒反索金,黎民那有此。泣向逻者借,刻…

    古诗文 2020年3月11日
    506
  • 缜少孤贫文言文翻译

    缜少孤贫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同学们学习古文的时候需要接触的,我们大家一起看看下面的`缜少孤贫文言文翻译,大家一起阅读吧!   缜少孤贫文言文翻译  原文:   缜少孤贫,事…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35
  •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从此不知兰麝贵,夜来新染桂枝香。”这两句是说,作者及第后在平康里宿妓,借妓女的喜悦口气,喻作者之洋洋得意——郎君从此即为富贵之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33
  •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rdqu…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94
  • 唐诗长干行·其一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李白

    作者:李白 朝代:〔唐代〕 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1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