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昭蕴《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阅读答案

浣溪沙·红蓼渡头秋正雨
薛昭蕴
红蓼渡头秋正雨,印沙鸥迹自成行,整鬟飘袖野风香。
不语含嚬①深浦里,几回愁煞棹船郎,燕归帆尽水茫茫。

[注释]①嚬,也作“颦”。
⑴蓼(liǎo):一年生草本植物,多生于水中味苦,可作药用。红蓼:开红
花的水蓼。
⑵整鬟:梳理发鬟。
⑶含嚬(也作“颦”):愁眉不展。浦:水滨。

1.词的上片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作者是如何描绘的?(5分)
2.评论者认为结尾一句“情景俱佳”,请简要赏析。(6分)

参考答案
1、水边长着紫红色的蓼花,鸥迹成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孤零零地站着一个轻理鬟鬓、长袖飘飘的佳人,描绘出了一幅苍凉寂寞的秋雨渡头待人图。
  这三句给读者在听觉上的是风雨声,在视觉上的是红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是佳人和野花的芳香。但这些并没有使画面热闹起来。秋风、秋雨、红蓼、鸥迹、孤独佳人,使人突出地感觉到的是渡头环境的苍凉和寂寞。(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

2、“燕归帆尽水茫茫”说在佳人默望中,燕子归去了,江上的征帆过尽了,剩下的只有茫茫江水。从表面上看来,燕归、帆尽、水茫茫,都是写景,而深含着的至真至切的怀人之情,暗示了佳人的痴情和痛苦。此句寓情于景,以景结情,一切都在“不语”中。这样以一个饶有余味的画面结尾,既合水乡秋景,又关人物心情,景情俱佳。(景2分,情2分,手法及作用2分。)


1、词的上片是如何描写一幅秋雨渡头待人图的?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氛围?(5分)                           
2、下片的首句“不语含嚬深浦里”在整首词结构上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视觉、听觉和嗅觉相结合。诗人在听觉上的听到风雨声,在视觉上看到了热色的红蓼花,成行的沙鸥足迹和盛装的佳人,在嗅觉上的闻到了野花的芳香。营造了一种苍凉寂寞的凄清氛围。(5分)
2、(6分)答: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语含嚬”的人就是上片“整鬟飘袖”的佳人,这是承上。为什么“不语含嚬”,这是启下,也是词人安排的又一个悬念。紧接着“几回愁煞棹船郎”写佳人心事重重地皱着眉,默默地立在渡头,又不要摆渡、放舟,所以“愁煞”船夫。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62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自谴》《金缕衣》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金缕衣 无名氏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自谴 罗隐 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 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 1.请简要分析这…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6
  • 木兰诗中的排比比喻

    木兰诗中的排比比喻   关于木兰完满具备了英雄品格与女性特点。天性善良勇敢,沉着机智,坚忍不拔,是木兰英雄品格之必要内涵,对父母对祖国之无限爱心和献身精神,则是其英雄品格之最大精神…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6
  • 岳飞《小重山》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重山 岳 飞 昨夜寒蛩不住鸣。 惊回千里梦,已三更。 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胧明。 白首为功名。 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注】此诗作于…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8
  • 夏完淳《精卫·北风荡天地》阅读答案

    精卫 夏完淳 北风荡天地,有鸟鸣空林。 志长羽翼短,衔石随浮沈。 崇山日以高,沧海日以深。 愧非补天匹,延颈振哀音。 辛苦徒自力,慷慨谁为心? 滔滔东逝波,劳劳成古今。 【注】①精…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59
  • 周邦彦《苏幕遮》张先《系裙腰》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系裙腰 …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0
  •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首隐喻董卓将死的儿歌是谁作的?

    “千里草,何青青!十日卜,不得生”这首隐喻董卓将死的儿歌是谁作的? A.李肃 B.王允 C.黄琬 D.以上均错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