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龙《小车行》阅读答案及赏析

小车行
陈子龙
小车班班黄尘晚,夫为推,妇为挽。 出门茫茫何所之?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
风吹黄篙,望见垣堵,中有主人当饲汝。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

【注释】①陈子龙(1608-1647):明末诗人,松江华亭人。②班班:车轮滚动的声音。③榆:树名,其嫩叶及果实榆荚可以充饥。④糜:稀粥。⑤釜:做饭用的锅。
1、本诗紧紧围绕一个“      ”字写人叙事(用原诗中的字回答)。(2分)
2、对这首诗所写内容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出征     B、逃荒     C、访友    D、咏物
3、本诗对人物心理的刻画极为成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2分)饥
2.(2分)B
3.(4分)诗歌一开始就把一对逃荒夫妇置于黄尘与天晚的场景中,突出了他们不知路在何方的茫然,进而写出了他们在饥饿中想得到食物的急切心情。(2分)最后四句,先写出“望见垣堵”盼有主人提供食物的希望,(1分)接着就是发现室内无人无釜的悲伤绝望。(1分)

【注】陈子龙(1608—1647),明末清初文学家。本诗作于崇祯十年。
1.诗歌首句“小车班班黄尘晚”中的“晚”有什么含义?(2分)
2.赏析这首诗的艺术特色。(5分)
参考答案
1.既点出天色将晚,又可见夫妇两人推车已久。(2分)
2.①白描手法,用质朴、简省的语言,不事雕琢,写出了农村的萧条破败,外出逃荒夫妇忍饥挨饿、前途渺茫的凄凉。
②虚实结合。“小车班班黄尘晚, 夫为推,妇为挽。”写所见所闻,为实写。“青青者榆疗吾饥。.愿得乐土共哺糜”为悬想之词,为虚写。“中有主人当饲汝”是夫妇二人的猜想,是虚写。“扣门无人室无釜,踯躅空巷泪如雨”觅食无果,相对垂泪,是实写。(5分)

[注释]
1.陈子龙:明末爱国志士和文学家。
2.小车班班:小车,即独轮车;班班,车行之声。
3.挽:牵拉的意思。
4.之:去、往的意思。
5.疗我饥:也就是充饥。
6.愿得句:乐士,安乐之地。共哺糜(bǔ mí),一起喝粥。
7.垣堵:即屋墙。
8.饲汝:给你吃。
9.釜(fǔ):铁锅。
10.踯躅(zhí zhú):徘徊不前。

[作者介绍]
  陈子龙(1608-1647),字卧子,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崇祯进士,曾任绍兴推官和兵科给事中,清兵陷南京,他和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投水自杀。他是明末的重要作家,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擅长七律,绝句写得也出色。

[评析]
本诗用汉乐府民歌的风格,描绘了百姓流离失所的惨景。明朝覆灭之后,他的诗尤其七律之作更向悲壮沉雄一路发展,把忧国伤时、英雄失路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6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郑板桥《念奴娇·石头城》阅读答案及赏析

    念奴娇  石头城 (清)郑板桥 悬岩千尺,借欧刀吴斧②,削成江郭。千里金城回不尽,万里洪涛喷薄。王浚楼船,旌麾直指,风利何曾泊。船头列炬,等闲烧断铁索。③ 而今…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0
  • 孙夫人先将阻拦的哪两将臭骂了一顿?

    孙夫人先将阻拦的哪两将臭骂了一顿? A.徐盛丁奉 B.陈武潘璋 C.蒋钦周泰 D.甘宁韩当 正确答案:A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97
  • 木兰诗的古文

    木兰诗的古文   木兰诗的古文是怎样写的?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文章和翻译,欢迎阅读。   木兰诗   唧(jī)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zhù)声,惟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6
  • 杜睿《古树》阅读答案及赏析

    古树 杜睿 闻道三株树②,峥嵘古至今。 松知秦历短,柏感汉恩深。 用尽风霜力,难移草木心。 孤撑休抱恨,苦楝③亦成阴。 注:①本诗为杜睿在入清后为隐士邱至山所写。②三株树:《雨林诗…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6
  • 毛文锡《甘州遍·秋风紧》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甘州遍·秋风紧》是晚唐五代词人毛文锡的作品。此词上片二十六字,下片三十七字,以朴实生动的语言描写了边塞的荒凉和征人的寒苦,颂扬了守边将士在艰苦环境中抵御外敌、奋勇卫…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4
  • 木兰诗配套教材答案

    木兰诗配套教材答案   在木兰诗的配套教材中有相关的习题,那么相关的习题答案是怎样的呢?下面就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 )户( )织。不闻机杼声,惟( )闻女…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