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又呈吴郎》阅读答案(两套)

又呈吴郎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究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巾。
【注】①吴郎:系杜甫吴姓亲戚,即后文的“远客”。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杜甫为此写诗劝阻。
1.颈联中诗人是如何批评劝阻吴郎的?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5分)
2.诗人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放歌“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其精神情怀与本诗异曲同工,请结合本诗就此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防”的主语是寡妇,下句“插”字的主语是吴郎。表面上看似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将对穷人悲苦命运的怜悯同情深植其间。(5分)
2.都表现了诗人心系黎民、忧时伤世、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情怀。(1)亲善显情怀。一个“任”字开门见山地说明昔日诗人对西邻打枣的态度,“无食无儿”“困穷”分析了西邻“扑”别家枣的原因,借此表达了作为枣树的主人应对她表示亲善之意。(2)劝诫显情怀。五六句是劝诫枣树的新主人吴郎不要一搬进草堂就插上篱笆,使西邻多心、“恐惧”。(3)揭露显情怀。七八句用“征求”意指官吏们的盘剥、用“戎马”代指战乱,进一步揭露了西邻扑枣的根源是官吏们的盘剥和持续上的战乱。寥寥数语,塑造了一个“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悲天悯人的诗人形象。(6分,总体分析2分,情感体现点4分,任答到一处给2分)


注:远客:指吴郎。征求:苛捐杂税,各种摊派。
①这首诗揭示了当时怎样的一种社会现实?表现出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4分)
②诗人在批评吴郎时措辞非常委婉,极具艺术性,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3分)

参考答案
①揭示了战乱和苛捐杂税给人民带来了双重的灾祸,表现出诗人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
②表面上批评那个寡妇,说她无端猜疑,实属“多事”,实际上却是批判吴郎未免太小气了些,太不会体贴穷人。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68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谕悲秋者》阅读答案及解析

    谕悲秋者 (南宋)楼钥 黄云万顷一时收,喜见高空风露秋。 岁事及今将告毕,人生到老盍归休。 固知景物能与感,亦有痴人苦过忧。 胸次果然无一累,岂容秋月使人愁。 注 楼钥(1137~…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6
  • 李煜《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阅读答案及赏析

    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李煜 樱桃(2)落尽春归去,蝶翻金粉双飞。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 别巷寂寥人散后,望残烟草低迷。炉香闲袅凤凰儿,空持罗带,回首…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65
  • 苏轼《东坡》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东坡 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 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①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②荦确:山多大石。 (1)第一句…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80
  • 沈凝之与商鋆《忆王孙·赠别》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忆王孙·赠别 【清】沈凝之① 西窗昨夜是清秋,星汉迢迢只一舟。 读罢《离骚》不自由②,望牵牛③,半束折花算酒筹④。 忆王孙·赠别 【清】商鋆⑤&nbsp…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86
  • 贺知章《送人之军》阅读答案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①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①下列对本诗…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58
  • 浣溪沙古诗苏轼

    浣溪沙古诗苏轼   引导语: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牵黄右擎苍,努力进取。谁说人不似花,再无少年时?青春可以永驻,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远不会老去,老去的,只是岁月本身。   浣溪沙  …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