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劳劳亭》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谬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①谬(liao):依赖。离亭指分别时所在之地,亭即驿站
(1) 试说明这两首赠别诗在选材和内容上的相同之处。(5分)
(2)请分析比较这两首诗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色。(6分)

参考答案
(1)都以离亭为题,都借助“折柳赠别”,都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可谓有异曲同工、相映成趣之妙。
(2)李白诗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移情于物,托物言情,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 从而化物为我,使之成为诗人的感情化身,别具新意。李商隐诗则把离愁别恨融人独到的议论中。作者先用暗喻(以柳叶比美女之眉,柳身比美女之腰)的方式教人 莫折(莫损,也有莫折之意),然后明明白白地说非折不可。既然如此,为了让离别之人在临别之际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春风又怎么会因为 爱惜长长的柳条,而不让那些满怀着“人世死前惟有别”的痛苦的人们去尽情攀折呢?较李白诗而言,李商隐诗是反其意而用之,独辟蹊径。

对比赏析
《劳劳亭》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此诗虽有送别之意,却无送别之人、事,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前两句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将送别诗意推到了高峰;后两句则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两句,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另辟诗境,别翻新意,从而振起全篇。全诗除了在语言、风格上显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艺术美外,其妙处在于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第一首借言惜柳而写惜别之意;第二首以退为进,宛言杨柳依依送别,亦依依盼归。两诗用意一正一反,善于对比,富于变化。
四句一气直下,又与前首写法不同。前半描写杨柳风姿可爱,无论在烟雾之中,还是在夕阳之下,都是千枝万缕,依依有情。而杨柳既如此多情,它就不会只管送走行人,而不管迎来归客。送行诚可悲,而迎归则可喜。因此,就又回到上一首的“莫损愁眉与细腰”那句双关语。就人来说,去了,还是可能回来的,不必过于伤感以至于损了愁眉与细腰;就柳来说,既然管送人,也就得管迎人,不必将它一齐折掉。折掉一半,送人离去;留下一半,迎人归来,则为更好。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77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黄庭坚《题戴嵩牛图》阅读答案

    题戴嵩牛图 黄庭坚  韩生①画肥马,立仗②有辉光。 戴老③作瘦牛,平田千顷荒。 觳觫④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注解】①韩生: 韩干,唐…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1
  • 李煜、辛弃疾《破阵子》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破阵子   李煜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 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 …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56
  • 改写的木兰诗

    改写的木兰诗   导语:雄兔嘴三瓣,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吃,安能辨我馋不馋?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改写的木兰诗,欢迎大家阅读。   改写的木兰诗篇一   唧唧复唧唧,想吃肯德基。不…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0
  • 《端居》阅读答案

    端居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 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1.这首诗第二句中的“敌”可否…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37
  •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古诗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古诗   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古诗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赞美祖国大好河山古诗   1、《…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6
  • 张謇《屡出》阅读答案及赏析

    屡出 张謇 屡出真成惯,孤怀亦自遥。 小车犹择路,独木已当桥。 鹳影中霄月,蛙声半夜潮。 无人能共语,默默斗旋杓。 【注】张謇(jiǎn),清末状元,实业家,教育家。为&ldquo…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