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南定楼遇急雨》阅读答案

南定楼遇急雨①
陆 游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②逢峒獠③,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注]①诗人入蜀,奔走八年,奉召白成都东归,途经泸州,写下此诗。②朱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③峒獠:指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1.本诗颔联有何精妙之处?请简要赏析。(5分)
2.本诗以“愁”字作结,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因何而愁。(6分)

参考答案
1.①这两句描绘了山重水复、风横雨急的图景。江上、山间风雨相挟,随着萧萧风声,透过森森雨幕,但见百川千流,奔腾呼啸,竞赴眼底,冲进楼中。(2分)②“争”为“争相”,“竞相”之意,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地写出山洪奔涌的景象;“乱”写出风劲雨急的动态场景。(2分)(本点炼字方面赏析“重复”“纵横”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手法方面分析“情景关系”也可酌情给分)③紧扣标题“急雨”,更充分地表现了“急雨”的特点(或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1分)
2.①羁旅漂泊之愁。首联连用梁、益、泸三地名,写出诗人久居蜀地,不断变换行程的羁旅之苦。②客居他乡之愁。诗人客居他乡,“人语朱离”,难免思乡。③前路茫然之愁。诗人登高望远,仰对茫茫云天,欲向谁语;俯视迢迢原野,不辨去路,怎不生愁?④去留两难之愁。诗人“住稳”蜀地,使他依恋难舍,留也难安,去也难安。(每点2分,答满3点即可满分。答孤独之情可给1分)


注:①陆游,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入蜀八年,先在汉中四川宣抚使王炎幕下供职,后调回成都任职。至宋孝宗淳熙五年二月,奉诏自成都东归。顺江而下,途经泸州,登南定楼作此诗。
②梁州:此指汉中。益州:此指成都。③泸:泸水,指金沙江经泸州这一段的江流。
④朱离:同侏离。形容异地语音难辨。峒獠(lao):旧时称居住在西南山地的少数民族。
⑤棹歌:鼓桨而歌。棹,船桨。效乃:桨橹声。

1.颔联中“争“乱”两个字用得生动传神,请简要分析。(5分)
2.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争”字和“乱”字。(1分)一个“争”字,运用拟人手法,写出在风雨之中,重岩叠嶂,百川千流,竞赴眼底的情形。(2分)一个“乱”字,形象地写出暴风急雨倾入南定楼的景象。江上风大,山间雨急,风雨相挟,纵横奔突。(2分)
2.①首联行踪的变化,颔联途中的风雨,隐含宦游羁旅之苦。②颔联中的“江山重复”,表现出诗人对山川之胜的赞赏。③颈联中的“棹歌欸乃下吴舟”,表现出诗人归乡途中的急切与喜悦。④尾联表现出诗人留也难安、去也难安的矛盾迷茫的愁情(留恋蜀地与思乡的矛盾)。(每点2分,任答三点即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82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摄山秋夕作》阅读答案

    摄山秋夕 屈大均 秋林无静树,叶落鸟频惊。 一夜疑风雨,不知山月生。 松门开积翠,潭水入空明。 渐觉天鸡晓,披衣念远征。 【注】屈大均:广东番禹人,参加反清斗争,力图恢复大明。他为…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4
  • 下列诗句暗示史湘云的命运的是?

    下列诗句暗示史湘云的命运的是? A、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B、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成灰 C、焦首朝朝还暮暮,煎心日日复年年 D、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87
  • 木兰诗翻译三到六段

    木兰诗翻译三到六段   【文章导读】你是不是从很小就开始听花木兰的故事呢?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 木兰诗翻译三到六段 ,供你参考和借鉴。   木兰诗原文三到六段   万里赴戎机,关…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56
  • 晁补之《吴松道中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枫桥:桥名,在苏州城…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69
  • 陈文述《夏日杂诗》阅读答案附赏析

    夏日杂诗   清•陈文述   水窗低傍画栏开,枕簟萧疏玉漏催。   一夜雨声凉到梦,万荷叶上送秋来。 【注】玉漏:玉做的计时器。 (1)这首诗写夏末秋初之“凉…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9
  • 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他:()

    宋江是个复杂的人物,如何客观评价他:() A.假仁假义,是梁山的罪魁祸首 B.大英雄,能屈能伸 C.既仁义又糊涂的双重性(正确答案) D.愚蠢与虚假的典型

    题库 2022年9月8日
    6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