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芝《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阅读答案

鹧鸪天
周紫芝
一点残红①欲尽时,乍凉秋气满屏帏。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调宝瑟,拨金猊②,那时同唱《鹧鸪词》。如今风雨西楼夜,不听清歌也泪垂。

【注】①残红:此指将熄灭的灯焰。②金猊:狮形的铜制香炉。这句指拨去炉中之香灰。

1.词的上阕主在写景,旨在营造出一种凄寒的氛围,试分析词人是从哪些角度表现这种凄寒之感的?(5分)
2.词的下阕运用哪些表现手法,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6分)

参考答案
1.词人分别从视觉方面、感觉方面、听觉方面,多感官结合渲染出凄寒之感。(1分)首句写室内一灯荧荧,灯油将尽而灯光转为暗红。借灯火昏暗,从视觉渲染凄清萧索之感。(1分)“乍凉秋气满屏帏”虽说是乍凉天气未寒时,但那凄清的气氛已充溢在画屏帏幕之间,从感觉上点出秋夜的寒冷。(1分) “梧桐”一句,小窗外,雨打梧桐,一点一滴,如落在人的心上,从听觉写出诗人心中之寒。(1分)诗人写出了夜深、灯暗而又清冷的秋夜景象,深入地刻绘出别离所带来的悲苦心情。(1分)
2.词的下阕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1分) “调宝瑟,拨金猊,那时同唱《鹧鸪词》”一句回忆往日美好的时光;如今却独居西楼,唯闻风声萧萧,雨声滴滴,渲染如今秋夜的寂寥,词人将昔今的乐与哀进行鲜明对比。(1分)词的下阕还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1分)“调宝瑟”一句为回忆的内容,“如今风雨西楼夜”一句为实景描写。(1分)下阕运用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佳人不再,歌声难闻的寂寥与对恋人的深深思念之情。(2分)

简析
《鹧鸪天·一点残红欲尽时》是南宋周紫芝的一首秋夜怀人词。起写夜阑更深、独守残灯之苦;接着用温庭筠《更漏子》词意,雨声引起人离别情怀。下片先追忆当年欢聚的情景,最后回笔写眼前之悲苦,清歌已渺,旧梦难温,不由得感旧伤怀,垂泪不已。全词情景相生,清丽婉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96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孔平仲《昼眠呈梦锡》阅读答案及赏析

    昼眠呈梦锡 孔平仲 百忙之际一闲身,更有高眠可诧君。 春入四支浓似酒,风吹孤梦乱如云。 诸生弦诵何妨静?满席图书不废勤。 向晚欠伸徐出户,落花帘外自纷纷。  1.颔联中的…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56
  • 陈孚《江天暮雪》阅读答案附全诗翻译赏析

    江天暮雪 [元] 陈孚 长空卷玉花,汀洲白浩浩。 雁影不复见,千崖暮如晓。 渔翁寒欲归,不记巴陵道。 坐睡船自流,云深一蓑小。     (1)&ldq…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96
  • 诗歌的语言–高考古典诗歌鉴赏试题及解答

    诗歌的语言 1. (2011·滨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酒泉子 潘阆 长忆西湖,尽日凭栏楼上望。三三两两钓鱼舟,岛屿正清秋。 笛声依约芦花里,白鸟成…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50
  • 孙周卿《水仙子·舟中》阅读答案

    水仙子·舟中 孙周卿   孤舟夜泊洞庭边,灯火青荧对客船,朔风吹老梅花片。推开篷雪满天。诗豪与风雪争先,雪片与风鏖战,诗和雪缴缠。一笑琅然。 (1)&nbs…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77
  • 诗歌手法赏析之白描

    白描 一、什么叫“白描” 白描也是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主要用朴素简炼的文字描摹形象,不重词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要求抓住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件、景物…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9
  • 唐诗《春望》中考试题汇编及阅读答案

    《春望》中考题集锦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人用“抵万金”来形…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22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