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霁夜》阅读答案及赏析

霁夜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1.颔联描写景物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简要分析。
2.面对秋景,一些文人常发悲秋之感;但这首诗却反其意而用之,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1.对比。作者将雨前的“狂风送雨”和雨后的“淡月笼云”进行了对比,突出了雨后景色的清幽。(意对即可)
2.在诗中,作者描写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景物,突出了秋夜雨停之后的清静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秋夜清静景色的赞美,表现了诗人闲静、愉悦的精神境界。(言之有理即可)

二:
(1)诗中所写之景很奇异,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其意境。
(2)诗人在描写秋景时,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3)此诗一反悲秋的传统。试体会蕴含诗中的诗人的情怀。
参考答案
(1)全诗描绘了夜色秋景,渲染了寂静、恬淡、清爽的意境。诗人抓住富有特色的秋夜景色——秋风明月进行浓彩渲染。秋叶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便引动了诗人的清秋逸兴。
(2)诗人运用对比映衬的手法和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秋夜景色。首句描绘了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之铃的清泠与之映衬 ,使动中有静,静中有动。颔联实写眼前清寂的霁夜之景,虚写之前的狂风暴雨,这就构成鲜明的对比。颈联里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很确切动表现了诗人欣悦的意趣。
(3)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净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此种清爽的心境就是一种清秋逸兴。这便是诗人蕴含于诗中的情怀。

赏析:
这首诗写秋夜雨霁的清静景色,表现出爽快的精神境界。一般都因宋玉有“悲哉秋之为气也”之句,而发悲秋之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如李白诗中称“秋兴逸”,刘禹锡说“胜春朝”。《霁夜》表现清爽的心境,也是一种逸兴。
“霁夜”,这里是指雨霁之夜。但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意境,不仅将时间延展了,而且将顺序交叉着。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的开头却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明亮夜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看夜色在前,而梦觉在后,这是一种倒叙;颔联出句又先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然后再写眼前“淡月笼云”的景色,又是一种回叙;颈联仍先写雨前秋风扫落叶,再写雨霁萤火横飞,仍然是回叙;末联由夜推想到朝,悬想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必然是苍翠欲滴。诗境不限于雨霁,而是回叙霁前的风雨和推想第二日的山色。这种时间的交叉和延展,不仅避免了平直,而且扩大了容量。
清爽的秋兴是通过秋夜景物的描写来表现的。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比起一般的景物点染,其艺术效果要强得多。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总之,用对比映衬手法描写秋夜景色,从而很好地表现出清秋逸兴,也是这首诗的一个重要特色。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39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夕的唐诗鉴赏

    七夕的唐诗鉴赏   【作品介绍】   《七夕》作者罗隐(833—909)唐末文学家。本名横,字昭谏,自号“江东生”,新城(今浙江富阳)人,一作余杭(今属浙江)人。   【原文】  …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77
  • 《诗经·芣苢》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②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③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④之。采采芣苢,薄言捋⑤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⑥之。采采芣苢,薄言襭⑦之 注释: …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72
  • 柳开《塞上》阅读答案附赏析

    塞上 柳开 鸣骹①直上一千尺,天静无风声更干。 碧眼胡儿三百骑,尽提金勒②向云看。 注释:①鸣骹(qiāo),一种响箭。②金勒:饰金的马笼头。 1. 请简析“天静无风声…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0
  • 鉴赏古诗歌的表现手法例题及答案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衬托、对比、象征、比兴、渲染和烘托等。 1.衬托。 例:阅读下而两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渡湘江① 杜审言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7
  • 杜甫《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阅读答案及赏析

    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送客逢早梅相忆见寄[注] 杜甫 东阁官梅动诗兴,还如何逊在扬州。 此时对雪遥相忆,送客逢春可自由? 幸不折来伤岁暮,若为看去乱乡愁。 江边一树垂垂发,朝夕催人自白头…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4
  • 木兰诗的句子写作手法

    木兰诗的句子写作手法   在木兰诗中,运用了很多的写作手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木兰诗的.句子写作手法,欢迎阅读。   互文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雄兔脚…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