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闺情》阅读答案及全诗赏析

闺情
李端
月落星稀天欲明,孤灯未灭梦难成。
披衣更向门前望,不忿①朝来鹊喜声。
注:①不忿:不满,恼怒。

试题
(1)诗歌一、二两句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4分)
(2)有人认为这首诗最后一句“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试作简要分析。(4分)

阅读答案:
(1)月落星稀天欲明之际(2分),一位思妇彻夜不眠,孤独难耐。(2分)
(2)深闺思妇早晨听到喜鹊的欢叫,满怀希望,以为丈夫回来了,可开门一看,不见归人,便把不满撒向喜鹊;(2分)把思妇由希望落空而恼怒的行为以及由惊喜而失落转而更加忧伤的心理变化表现得耐人寻味。(2分)

【赏析】
《闺情》是唐代诗人李端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的首句点明背景时间,次句写室内景色氛围,烘托了闺中思妇彻夜难眠的深层心态。三、四句刻画了妇人出门张望后失望的神态,表达了妇人急切盼夫归来的情怀。全诗语句轻简,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月落星稀天欲明”,起笔描绘了黎明前寥廓空寂的天宇,这里全诗的背景。随后,诗笔从室外转向室内,描绘了另一番景象:“孤灯未灭梦难成。”天已将明,孤灯闪烁,诗中女主人公仍在那儿辗转反侧,不能成眠。她有什么心事?这里已经产生一个悬念。
可是,作者似乎并不急于解决这个悬念,而是把笔墨继续集中在那位少妇身上:“披衣更向门前望”。这神情就更奇怪了。她在等待什么?要去看什么?悬念进一步加深。“不忿朝来鹊喜声!”啊,原来是黎明时分那声声悦耳动听的喜鹊鸣叫,把她引到门前去的。“乾鹊噪,行人至。”这不明明预兆着日夜思念的“行人”──出了远门的丈夫马上要回来吗?所以她忙不迭地跑到门前去了。可是,门外只有车尘马迹、稀稀落落的行人,哪里有丈夫的影儿!她伤心透了:一方面是由于失望;另方面她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不忿”(即不满、恼恨)二字,正传达出少妇由惊喜陡转忧伤的心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0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突出孝心

    木兰诗突出孝心   木兰诗突出孝心的解答。一起来看看吧。   木兰诗的主题是孝道.理由:因为文章要突出木兰的孝顺,机智,所以代父从军的过程就详写了.而作战勇敢不是文章的主题所在,所…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3
  • 木兰诗课堂录

    木兰诗课堂录   导语:为了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木兰诗的理解,体会其中的文化思想,下面是由小编为你整理的木兰诗课堂录,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的】   1、通过朗读感知诗歌的美。…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5
  • 滕宾《鹊桥仙 翠荷残》阅读答案

    【中吕】 普天乐•翠荷残 滕宾 翠荷残,苍梧坠。千山应瘦,万木皆稀。蜗角名,蝇头利,输与渊明陶陶醉。尽黄菊围绕东篱,良田数顷,黄牛一只,归去来兮。 注:滕宾,元至大年间任…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3
  • 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十三)》阅读答案附全诗赏析

    南园十三首(其十三) 李贺 小树开朝径,长茸湿夜烟。 柳花惊雪浦,麦雨涨溪田。 古刹疏钟度,遥岚破月悬。 沙头敲石火,烧竹照渔船。 1.这首诗前六句主要描摹  …

    题库 2022年11月22日
    40
  • 诗词描写方法之动静结合与虚实结合

    诗词描写方法 (一)动静结合 动、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一种情境。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前者属于烘托手法。 例1、兰溪棹歌 (唐)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69
  • 耶律楚材《庚辰西域清明》阅读答案及赏析

    庚辰西域清明 (元)耶律楚材 清明时节过边城,远客临风几许情。 野鸟间关难解语,山花烂漫不知名。 葡萄酒熟愁肠乱,玛瑙杯寒醉眼明。 遥想故园今好在,梨花深院鹧鸪声。 (1)有人认为…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