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组《青玉案》阅读答案附赏析

青玉案
曹组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①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注] ①谩:徒然、空自。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5分)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6分)
3、词人为什么说 “凄凉只恐乡心起”?请结合词的下片分析。(4分)
参考答案:
1.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5分,三种情感3分,结合诗句2分。)
2.这一句既点明了题旨(2分),又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4分)。
3、词人先望楼念亲,感叹路遥人远,视线难及,望乡的怅惘之情由此生发。(2分)接着想到今宵独宿旅馆的孤寂情景,征雁、残月,徒增乡思之苦,使内心的凄凉更为浓重,所以说“凄凉只恐乡心起”。(2分)(共4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
“碧山锦树明秋霁 ”,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
“疑无地 。”行行之际 ,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果然,“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过片“ 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这就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并对“ 凄凉只恐乡心起”作了第一层回应和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承转十分自然,直领下片,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而此词更妙之处在于结句,既回应前文,又点句话了全篇。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214.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木兰诗以兔为喻为什么

    木兰诗以兔为喻为什么   《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3
  • 苏轼《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阅读答案

    次韵送张山人归彭城 苏轼 羡君飘荡一虚舟,来作钱塘十日游。 水洗禅心都眼净,山供诗笔总眉愁。 雪中乘兴②真聊尔③,春尽思归却罢休。 何日五湖従范蠡,种鱼万尾橘千头。 【注】①张山人…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28
  • 诗歌的思想内容与情感题知识点

    诗歌思想.内容.情感题的鉴赏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高考必考内容,应该是高考复习的重点。所谓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就是理解诗歌所表现的生活内容,把握其思想感情,分析其社会…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40
  • 李白《劳劳亭》李商隐《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劳劳亭 李白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其二) 李商隐 暂凭尊酒道无谬①,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 [注…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    《全唐诗》里的中秋节俗     上官惠作《中秋望月图》(局部) 庚寅(1770年) 中国嘉德供 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洞里秋坛上,今夜清…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36
  • 2016届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鉴赏题练习及答案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九 日 文 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1)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

    题库 2022年11月23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