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

走近孔子,走进文言文

  《孔子游春》一文语言优美,说理透彻,浓浓的师生情谊如清水缓缓地流淌在每个字、每句话中。在品味那诗般的文字时,也似乎让我们每一位教者都经历了一次与这位充满智慧的圣人、循循善诱的长者的对话。

  [课前的思考:能否使文言文学习自然地融入于教学之中?]

  文言文凝练、含蓄,极具音韵之美,作为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主要承载体历经千年而不衰。可以自豪地说,中华民族漫长的文明史就一直由文言文记载。尽管五四时期的“反文言倡白话”运动一度使文言文受到了不公正的对待,但是在经历了沉痛的反思后,文言文还是又健康地走进了中小学的教材。刚刚颁布实施的《语文标准》在四个学段总共要求背诵优秀诗文240篇(段),并在附录中开列了古诗文120篇。目前,初中语文教材古代诗文的比例已占到30﹪。这一切均显示“党和政府……对教材中文言文的态度……是越来越重视。”(《语文课程标准解读》P93)

  苏教版小语教材也十分注重我国传统文化的吸收与继承,除了在课文中编排一些经典诗词外,还将部分名言名句安排在练习的“读一读、背一背”中。仅以六年级两册教材为例,就从《论语》、《孟子》、《庄子》、《老子》、《孙子》等古籍中编选一些语句以丰厚学生的积累。教学中我们发现,这些古典韵文或是寓意深刻、说理透彻“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或是语句铿锵、气势磅礴“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或是号角声声、催人奋进“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由于这些语句大都对仗工整、合辙压韵,背诵起来异常轻松,再加上生动的故事情节,孩子们自然也就接纳并喜欢了它。

  除了上述原因,我有这样的想法还是缘于《孔子游春》一课本身的特点。其一,记录孔子言行的《论语》对后世影响甚大,有些思想即使放在今天也不落后,何况,同学们已接触过它;其二,《孔子游春》一文中部分精彩的描写就直接取材于《论语》一些章节;其三,不忍让学生丢掉与这位先贤“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毕竟,这样的课文还是不多的。

  [文中有两处可遇不可求的锲机]

  1.智者乐水。从文章第八自然段孔子关于水的精彩论述,完全可以读出这位老人的睿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由此看来,水是真君子啊!”该段论述结构齐整,语言朴实,处处闪烁出智慧的光芒。在引导学生充分朗读感悟、背诵积累后,同学们对水已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就在他们沉醉于水坚韧、无私的伟大“人格”时,我出示了“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见《老子》)这句话,让学生反复吟诵,从而使其领悟其中深意。

  2.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是《论语公冶长》中的第26章,课文最后一个部分“孔子与弟子谈志向”即选自于此。教学时,我先将这段话出示给大家看,让他们读一读,并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这样做。(需要说明的是,我班学生除了掌握教材中出现的一些古韵文,还学习、背诵了许多我推荐给他们的古典词句,包括《论语》中的部分句子。所以,他们阅读古文的`能力应该是比较强的。而且,这一章中只有颜渊说的“愿无伐善,无施劳”这句话理解起来有点难度。)同学们发现这段文言文的意思竟可以从书上找到答案,一下来了兴趣。于是,读书、习文自然水到渠成。同时,对孔子的高尚情操也有了更细致的了解与体会。这样的教学,既立足于文本,又超越了文本;既有利于学生领悟文章的内在意义,又提升了他们文言文的学习能力。课后调查显示,同学们对这几句文言文记忆尤为深刻,说明一些古典韵文确有其强大生命力。

  [最后的思索……]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深爱着祖国的传统文化,也渴望用这些宝贵的精神之水去滋润孩子们的心田。课后,我节选了《荀子》中的一段话让他们继续学习--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遍与诸生而无为也,似德。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以出以入以就鲜絜,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见大水必观焉。”相信孩子们会又有新的收获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2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春望文言文翻译

    春望文言文翻译   《春望》是唐朝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以下是“春望文言文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春望   唐代: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

    古诗文 2022年11月30日
    48
  •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云乱水光浮紫翠,天含山气入青红”这两句描绘了一幅色彩鲜明、山川掩映的壮丽图景。云气和水光弥漫(交汇)之处,浮现出碧瓦红楼;红色的晚霞、青色的山峦相互映照(…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9
  • 流传千古的中国古诗词29首集锦赏析

    29《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公元659~公元700年),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49
  • 林逋《秋江写望》阅读答案及赏析

    秋江写望 宋 作者:林逋 苍茫沙咀鹭鸶眠,片水无痕浸碧天。 最爱芦花经雨后,一篷烟火饭渔船。 注:林逋(967-1028),字君复,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终身不仕不娶,长期隐居西湖…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32
  • 秋兴·昆吾御宿自逶迤翻译及赏析

      秋兴·昆吾御宿自逶迤   杜甫   昆吾御宿自逶迤,紫阁峰阴入渼陂。   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   彩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9
  • 祝福中秋的古诗

      1、《一剪梅》   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