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截竿入城》文言文翻译及解析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横执之,亦不可入。计无所出。.俄有老父至,曰:“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何不以锯中截而入?"遂依而截之。

  字词解释

  者:代词。可以译为“的人”

  初:开始时,文中表示第一次

  入:进去;进入

  执:握,持,拿

  亦:也,仍然

  俄:一会儿,不久

  至:来到这里

  吾:我

  矣:了,承接

  遂:于是,就

  计:计谋,办法

  而:连词,表承接,然后

  老父(fǔ):古时对年长的男人的尊称

  圣人:最完善、最有学识的人

  何:疑问代词,怎么,为什么

  中截:从中间截断。“中”在这里作“截”的状语,裁断

  之:代词。此处代长竿

  但:只,仅,但是

  以:用

  译文

  鲁国有个拿着长竿子进城门的人,起初竖立起来拿着它想要进城门,但不能进入城门,横过来拿着它,也不能进入城门,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办法来了。不久,有个年长的男人来到这里说:“我并不是圣贤,只不过经历了很多的事情,为什么不用锯子将长竿从中截断后再进入城门呢?”那个鲁国人依照老人的办法将长竿子截断了。

  道理

  “执长竿入城门者”鲁人,做事不会思考,死板的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事实可以一手拿着竹竿的一头,把竹竿的’另一头放在地上,成一个斜坡,进入城门,如果把竹竿放平进去,容易扎瞎别人的眼睛,有害他人身体。

  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

  1: 把三维欧式变换限制在二维,会导致有些事情,即使不是无法解决,也是解决的不那么完美。

  2: 有些时候,看似无法解决的问题,其实分而治之是可以解决的,也就是把大问题化为小问题。老父的方法用现在的语言来讲就是,或者是还可以换一种角度来看:给出这个点子的人不先问明情况就出了一个点子,万一这个长竿是要用的,这个点子就害了这个拿杆子的人了。

  含义

  这篇文章刻画出"计无所出"不知如何是好的执竿者的形象和"吾非圣人,但见事多矣"的自以为是的老者形象.文章虽然短小,但语言精练简洁,隽永传神.《截竿入城》皆在告诉人们:自作聪明的人常常是愚蠢的,决不能做自作聪明.好为人师的人.另外,虚心求教的人同样也应积极动脑筋,决不能盲从别人的意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488.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欲食半饼喻

      【文言文】   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16
  • 玉楼春·空园数日无芳信

    朝代:清代 作者:吴翌凤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空园数日无芳信,恻恻残寒犹未定。柳边丝雨燕归迟,花外小楼帘影静。凭栏渐觉春光暝,怅望碧天帆去尽。满隄芳草不成归,斜日画桥烟水冷。

    古诗文 2020年3月7日
    540
  • 修竹赋文言文翻译

    修竹赋文言文翻译   《修竹赋》是元代赵孟頫创作的一篇散文,以俪语为押韵,写法上它以蒲柳桃李为反衬,碧梧青松作陪衬,讴歌了修竹的气质节操。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修竹赋文言文翻译,希望对…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107
  •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王维《少年行》其三翻译赏析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译文]  一少年能同时使用两张弓。左右开弓。外族入侵的骑兵一层层地围过来,他却只当没有这回事一样。   [出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68
  •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阅读答案

    崔暹,字季伦,博陵安平人。赵郡公琛镇定州,辟为开府谘议。随琛往晋阳,高祖与语说之,以兼丞相长史。高祖举兵将入洛,留暹佐琛知后事。谓之曰:“丈夫相知,岂在新旧。军戎事重,…

    古诗文 2022年5月18日
    133
  • 《冯唐转》文言文阅读

    《冯唐转》文言文阅读   冯唐,祖父赵人也。父徙代。汉兴徙安陵。唐以孝著,为郎中署长,事文帝。帝辇过,问唐曰:“父老何自为郎?家安在?”具以实言。文帝曰:“吾居代时,吾尚食监高祛数…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45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