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知识

高考文言文阅读复习知识

  一、判断句

  白话文用动词“是”联系判断句中两部分,而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而以主语谓语直接相续。文言文表判断的常见句式有:

  1.用助词“者”和“也”配合表示判断。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夫战,勇气也。粟者,民之所种。

  2.在主谓间用“即、乃、则、皆、本、诚、亦、素”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例如:①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父即楚将项燕。④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⑤环滁皆山也。⑥臣本布衣。“乃”“则”“即”有“就是”之意。

  3.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示判断。例如:①此为何若人?②问今是何世?

  4.“者”也”都不用,完全凭句意去判断。例如刘备,天下袅雄。

  5.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例如:视之,非字而画。

  二、被动句

  在动词作谓语的句子里,主语不是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施动者,而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叫被动句。常见的文言被动句有以下几种:

  1.在动词谓语后边也用介词“于”,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例如:①而君幸于赵王。②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2.介词“为”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或配合“所”字一起使用,例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贾家庄几为巡徼所陵迫死。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在动词前边用“见”作为被动标志,例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又可以再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主动者,例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4.在动词前边用“受”,同时在动词后边用介词“于”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例如: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5.在动词前边用介词“被”作为标志,例如: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或者配合介词“于”引出行为主动者,例如:燕以万乘之国被围于赵。

  三、倒装句

  (一)宾语前置句

  在古代汉语里,宾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一样,一般都在动词(或介词)的后面,但为了强调宾语,在一定条件下,就把它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宾语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在疑问句里,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安、何、谁等),一般提到动词或介词前。例如;①沛公安在?②富者曰:“子何持而往?”③微斯人,吾谁与归?④何以效之?

  2.在否定句里,作宾语的代词,也都提到动词的前边,例如:①时人莫之许也。②三岁贯女,莫我肯顾③彼不我恩也。

  3.为了强调宾语,借助“之”“是”等的帮助,把宾语从词的’后面提到动词的前面。这“之”“是”便成了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其他义。例如:①孔子云:“何陋之有?”②唯利是图。

  4.介词宾语的前置。例如;①国胡以相恤?②一言以蔽之。

  (二)定语后置句

  1.“……者……”为标志。例: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

  2.“……之……”为标志。例: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三)状语后置句

  1.“于”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季氏将伐颛臾》)

  2.“以”为标志的介宾短语。例:虽董之以严刑,振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

  (四)主谓倒装句

  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58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古人手中铸神物,百炼百淬始提出。”这两句是说,古代的名剑,是经过千锤百炼才制造成的。以之比喻事业的成功,须经过艰苦的磨炼。语意深刻,并含哲理。 出自齐己《…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4
  • 全祖望《万贞文先生传》原文及译文

      贞文先生万斯同,字季野,鄞人也,户部郎泰第八子。少不驯,弗肯帖帖随诸兄,所过多残灭,诸兄亦忽之。户部思寄之僧舍,已而以其顽,闭之空室中。先生窥视架上有明史料数十册 ,读之甚喜,…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5
  • 揠苗助长的意思和道理

    揠苗助长的意思 揠:拔起。把苗拔起,帮助其生长,后用来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作“拔苗助长”。  原文   宋人有闵(1)其…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39
  •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之实词一词多义   具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具答之 ③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a动词:齐备、准备好 b副词:通俱,全、都)   绝 ①以为妙 ②群响毕绝 ③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53
  • 临江仙梅翻译及赏析

      《临江仙·梅》作者为宋朝诗人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4
  •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寇准传

    文言文阅读题练习及答案:寇准传   准少英迈,通《春秋》三传①。年十九,举进士。太宗取人,多临轩顾问,年少者往往罢去。或教准增年,答曰:“准方进取,可欺君邪?”后中第,授大理评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8日
    4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