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分享

中考文言文阅读满分经验分享

  中考必考文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必考翻译,这是考生最为头疼的一个题目。满篇的"之乎者也",实在不知道如何理解?别担心,今天给大家传授文言文翻译技巧,助你除却文言文失分之殇。

  文言翻译的原则,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所谓直译,就是严格按原文字句一一译出,竭力保留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力求风格也和原文一致。意译,则是按原文表达的大意来翻译,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可采用和原文不同的表达方法。

  直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信",指译文能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也不随意增减意思。"达",就是译文明白通顺,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没有语病。"雅",则是更高一层的要求,就是要求译文的措辞考究,文笔优美。对于同学们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要求较高,不能正确把握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翻译出全句。因此,对关键词语更要字字落实。确定词义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想想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合成词与其意思相同、相近,可以替换(替换与被替换者最好具有相同语素)。同时,要特别注意所翻译句子的个性特征:是特殊句式,还是固定结构?含有词类活用(包括使动、意动等),还是有古今异义?若有,一定要辨证施治。

  如:"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你的译文要做到"信",就必须落实"冀""身"这两个实词的意义,落实"复"这个虚词的意义,落实"为……"这一特殊句式的特点。全句可译为:希望再得到兔子,兔子是不会再得到的,而他自己却被宋国人所嘲笑。

  意译,指不拘泥于原文的字句,而把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的一种翻译方法。我们在前面讲过,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般情况下,我们应尽可能地采用字字落实的直译法;直译有困难时,我们才采用意译这种辅助手段。

  具体而言,文言中用了比喻、互文、借代、委婉等手法的句子,我们可采用意译法。

  比喻句是不能直译的,如《与朱元思书》中的"鸢飞戾天者",若直译为"老鹰飞到天上",显然荒诞,因为它在文中是比喻那些"追求高位的人"。用借代修辞的句子,翻译时要换借体为本体,如"布衣之怒"的"布衣"应翻译为"平民","伛偻提携"应翻译为"老老少少的行人",等等。运用互文的句子,应将几句简化合并,如翻译"秦时明月汉时关"(《出塞》),就应根据上下文的相互呼应和相互补充的表意形式,翻译为"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再如,古代把国王或王后死说成"山陵崩",把自己死说成"填沟壑",把上厕所说成"更衣"等,我们在翻译时都应根据其意义译成今天的用语。

  技巧是死的,人是活的,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总结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力求文言文阅读满分。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79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还家剑锋尽,出塞马蹄穿。”这两句是说,张都尉常年转战塞上,剑锋耗尽,马蹄踏穿,劳苦功高。赞誉之辞,状英雄气概,写得韵味很足,语意工巧。 出自岑参《送张都尉…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71
  • 凤吹笙曲李白全文拼音版及翻译

    “凤吹笙曲李白全文拼音版及翻译”由文言文之家整理发布,欢迎阅读。 凤吹笙曲李白全文拼音版 《 凤fèng吹chuī笙shēng曲qǔ 》 唐t…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06
  •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句子翻译

    刘晏,字士安,曹州南华人。玄宗封秦山,晏始八岁,献颂行在①,帝奇之,授太子正字。累授夏县今,有能名。宝应二年,迁吏部尚书,领度支盐铁转运租庸使。时新承兵戈之后,中外艰食,京师米价斗…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9
  • 夏夜追凉

    朝代:宋代 作者:杨万里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夜热依然午热同,开门小立月明中。竹深树密虫鸣处,时有微凉不是风。

    古诗文 2020年3月19日
    631
  • 苞枿苞枿薱矣的翻译赏析

      《苞枿·苞枿薱矣》作者为唐朝诗人柳宗元。其古诗全文如下:   苞枿薱矣,惟根之蟠。   弥巴蔽荆,负南极以安。   冃我旧梁氏,缉绥艰难。   江汉之阻,都邑固以完。   圣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53
  •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及原则   【高中语文文言文背诵方法】   一、化整为零法。   把一篇文言文当作一个整体去笼统地读,这便像囫囵吞枣,应把这个整体分析成若干意义段落进行分段熟…

    古诗文 2022年11月29日
    7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