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问句固定表述

文言文中问句固定表述

  一、表示反问的固定句型

  1.“何……之有”表示反问,其中的“之”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其宾语。提前宾语的作用在于强调宾语。“何……之有”可译为“有何……”。“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定语。宾语是“……”所代替的名词性短语。如:

  (1)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2)亦君之力,臣何力之有?(《韩非子·难二》)——也是国君的力量,臣子有什么力量呢?

  2.“不……乎”“不亦……乎”是较委婉的.反问说法,即“不是吗”,或者“不也是吗”。如: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

  (2)阻而鼓之,不亦可乎?(《左传·子鱼论战》)——利用敌人受阻的机会进攻他们,不也可以吗?

  3.“何以……为”,“为”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作“为”的前置宾语;“以……”是介宾短语,作“为”的状语。所以“何以……为”,等于介宾短语“以……”加动宾短语“为何”,相当于“用(要)……做什么”。如:

  (1)然则又何以兵为?(《荀子·议兵》)——既然如此,那么用兵做什么?

  (2)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就要做真王了,要个假王的名义做什么?

  “何以……为”有时也作“奚以……为”“安……以为”。如:

  (1)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要飞到九万里之外又向南飞干什么?

  (2)君长有齐,奚以薛为?(《战国策·齐策》)——您长久地据有齐国,要薛城做什么?

  4.“无乃……乎”,可译为“恐怕……吧”,用反问的形式,委婉地表示说话人肯定的看法。如:

  (1)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私心刺谬乎?(《报任安书》)——现在您让我推荐贤士,恐怕与我的心意相违背吧?

  (2)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论语·季氏》)——孔子说:“冉求,恐怕该责备你吧?”

  二、表示疑问的固定句型

  1.“如……何”“奈……何”“若……何”,相当于“对(把)……怎么样(怎么办)”。“如、若、奈”是动词,“何”是疑问代词。如:

  (1)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2)虞兮,虞兮,奈若何?(《史记·项羽本纪》)——虞姬啊,虞姬啊,对你怎么办呢?

  有时可将上述句式紧缩为“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它们作谓语,用来询问办法,相当于“怎么样、怎么办”;作状语,用来询问原因,相当于“为什么、怎么”。如:

  (1)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更换你捕蛇的差役,恢复你的赋税,那怎么样?

  (2)终日在天中行止,奈何忧崩坠乎?(《杞人忧天》)——整天在天里面(大气里面)活动,为什么担心天会塌下来呢?

  2.“何所……”“谁……者”,这是两个主谓倒装疑问句式。“何所……”等于“所……(者)何”。  “所……”作主语;“何”是疑问代词,作谓语。如: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木兰你想的是什么,思念的是什么?

  (2)谁为大王为此计者?(《鸿门宴》)——给您出这个主意的是谁?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83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庖丁解牛》原文及译文

      《庖丁解牛》译文   厨师给梁惠王宰牛。手所接触的地方,肩膀所倚靠的地方,脚所踩的地方,膝盖所顶的地方,哗哗作响,进刀时豁豁地,没有不合音律的:合乎(汤时)《桑林》舞乐的节拍,…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85
  •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的意思及全诗鉴赏

    “闲听莺语移时立,思逐杨花触处飞。”这两句是说,闲来无事,站在那里静听悦耳的鹦语;杨花随风飘散,我的思绪也追逐着这飘去的杨花,飞向远方。宛然一幅大病初愈的老…

    古诗文 2022年11月22日
    50
  • 《敕勒歌》译文及赏析

      《敕勒歌》   南北朝:乐府诗集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译文   阴山脚下有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6
  •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典字曼成,山阳钜野人也。典从父乾,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在乘氏。初平中,以众随太祖,破黄巾于寿张,又从击袁术,征徐州。吕布之乱,太祖遣乾还乘氏,慰劳诸县。布别驾薛兰、治中李封招乾,…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丁奉字承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译附译文

    丁奉字承渊文言文阅读训练含答案译附译文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以下题目。(6分)   丁奉字承渊,庐江安丰人也。少以骁勇为小将,属甘宁、陆逊、潘璋等。数随征伐,战斗常冠军。每斩将…

    古诗文 2022年11月27日
    51
  • 《宋史・庞安时》

    原文: 庞安时,字安常,蕲州蕲水人。儿时能读书,过目辄记。父,世医也,授以《脉诀》。安时曰:“是不足为也。”独取黄帝、扁鹊之脉书治之,未久,已能通其说,时出新意,辨诘不可屈,父大惊…

    古诗文 2022年5月14日
    35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