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驼破瓮》文言文翻译及道理分析

《杀驼破瓮》文言文翻译及道理分析

  文言文《杀驼破瓮》

  杀驼破瓮

  昔有一人,于瓮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忧,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其用语,以刀斩头。既杀驼,而复破瓮,如此痴人,世人所笑。

  注释

  ① 选自《百喻经》。《百喻经》的全部名称为《百句譬喻经》。天竺僧人伽司腽肭从修罗藏十二部经中抄录出譬喻,集为一部,共一百个故事。②瓮:一种口小腹大的陶器。③以为忧:以之为忧,为此事发愁。④用:采纳。

  翻译

  从前有一个人,一开始把粮食存放到了瓮中。一头骆驼偷吃粮食把头伸到了这瓮中,结果头被卡在里面出不来了。因为骆驼的头出不来,这个人就为此事发愁。有一个老人来到见了就说:“你不要发愁,我教你一个能让骆驼头出来的方法。你把骆驼的头斩断,自然就能够出来了。”这个人听了随即就采纳了老人的意见,用刀把骆驼头斩断了。已经杀死了骆驼,进而又要把瓮打破才能取出粮食。这样行事的人,被后人所耻笑。

  他白白杀死了骆驼结果还是要打破瓮才能取出粮食,不加思考的听信别人的话,结果白白损失了东西还未达到目的,所以会被人耻笑。

  道理:

  虽然在通常情况下,集思广益,从善如流,往往能在做事时有事半功倍,锦上添花的效果.但如果不经思考就接受别人的意见,连旁人的“馊主意”也言听计从,结果只能像那个笨人一样赔了骆驼又折了瓮。

  世上不可能有那种“既杀驼,而复破瓮”的.傻子,但思想方法呆板,机械的人是不少的。

  以譬喻的手段,来使人们获得无上的智慧,这是《百喻经》的根本所在。譬喻的形式就好像用来裹药的树叶,当人有病时,就取出药来用,而自然地将裹药用的叶子扔掉。所以有智慧的人读了这部书,应当抛开譬喻故事的形式,抓住其中所蕴含的意义。这个故事就启示我们:凡事要认真思考,仔细研究,不能因小失大,更不能盲目听从他人的建议。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4927.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98
  • 盘点有关青年节的诗词,条条经典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盘点了35句青年节的诗词文案,欢迎大家阅读! 1、少年不经勤学苦,老来方悔读书迟。 2、金鞭美少年,去跃青骢马。 3、丹心赤忱为家国,誓扞主权奋力抗…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50
  • 徐文长传

    朝代:明代 作者:袁宏道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

    古诗文 2020年3月5日
    618
  • 中考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知识点归纳

    中考文言文翻译失误面面观知识点归纳   一、文言文翻译的要求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60
  • 《明史·年富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明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年富,字大有,怀远人。本姓严,讹为年。以会试副榜授德平训导。年甫逾冠,严重如老儒。英宗嗣位,上言:“府军前卫幼军,本选民间子弟,随侍青宫。今…

    古诗文 2022年7月24日
    122
  • 《苏幕遮·草》古诗原文及鉴赏

      朝代:宋代   作者: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6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