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杂诗》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两首《杂诗》
王维
(一)
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1)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2)从语言方面分析这两首诗的特点。(4分)

     (1)这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诗(一)是家里人(或女方)询问船家是否有离家人(或男方)的来信;诗(二)是离家人(或男方)询问家中情况(或变化)(4分)
       (2)从语言方面分析这两首诗的特点。
       答:这两首诗纯用白描手法,语言淡到了极点,诗味反而更醇厚。从问句中可见其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4分)

二:
1.两首诗的抒情主人公、写作角度明显不同,请简要赏析。(6分)
2.为什么诗㈡“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只写“花”而不写“人”?(5分)
3.这两首诗在语言风格和句式运用上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
1.(6分)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1分)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1分)。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1分)。第二首诗从男方立言,(1分)他见到家乡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1分)。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1分)。
2.诗人选取典型细节,用借代手法(1分),以“花”(或“梅花”“寒梅”)代指亲人和家中的一切,问“花”是表达思亲怀乡之情(2分),这样写感情含蓄真切,富有情趣(2分)。
3.语言风格上,质朴清新,口语入诗,平淡而隽永。句式运用上,以文句结尾,可见对亲人急切的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

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 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 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崇信佛教,人称诗佛,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著有《王右丞集》,存诗400首。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王维在唐诗的范畴显然有更高的成就,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科第一(即状元)。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后两京收复,降职为太子中允,复累迁至给事中,终尚书右丞。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355.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全词翻译赏析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这两句描绘了江边凄清的秋色:衰败的芦叶落满沙洲,沙滩浅流寂寞凄寒。渲染萧瑟、寥落的悲秋气氛,为词人重游南楼奠定富有悲剧色彩的感情…

    古诗文 2022年11月19日
    119
  • 中元节的说说朋友圈心情短语

    1、中元鬼节到了,祝你上班遇到开心鬼,下班撞上发财鬼,身边全是平安鬼,我为您准备了一大波好运鬼。 2、七月十五中元节,小鬼教你来成功:不论你是否显“鬼”,工作也没有“鬼”贱之分,只…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24
  • 古诗步出夏门行·观沧海意思原文翻译-赏析-作者曹操

    作者:曹操 朝代:〔两汉〕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古诗文 2023年2月18日
    31
  • 描写秋天的古诗「」

    描写秋天的古诗「」   从古至今,古代诗人们的’名作都在我们之间传诵这,其中有许多是描写秋天的古诗,你对于这些诗句有哪些了解?   描写秋天的古诗   1、《秋夕》  …

    古诗文 2022年12月27日
    66
  •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李清照《摊破浣溪沙》翻译赏析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译文]  悠闲地靠在枕上,随意地阅读诗篇,心情是无比的舒适美好;下雨的时候,门前的风景更加优美了。 &nbs…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75
  • 文言文虚词用法综合

    文言文虚词用法综合   一、 代词   1、 人称代词,译作“他”、“她”、“他们”   ①公与人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陈胜佐之,并杀两尉。(《陈涉世家》)   ③…

    古诗文 2022年11月20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