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渡荆门送别》和杜甫《旅夜抒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旅夜抒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桅墙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A.李诗写的是出峡日景,杜诗写的是峡中夜景。
B.李诗语言深沉刚健,像千锤百炼,熔铸而出,杜诗语言超脱豪放,无迹象可求;李诗语言学郁,杜诗语言奋发。
C.李诗描绘的景象开阔壮丽,杜诗描绘的景象险恶孤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取景都非常阔大,构思都非常精巧 ,有异曲同工之妙。
D.“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用的是比喻手法,而“官应老病休”是“老病应休官”的倒装。
答:B(把李杜二人的语言风格弄颠倒了)

2.这两首诗的共同点有哪些?
答:(1) 都在长江上扬帆而下,只不过李白是在出蜀之后,于湖北省宜都县西北作的这首诗。杜甫是在今重庆市忠县至云阳县途中作的这首诗;
(2)都为五律,不仅韵律相同,而且在短短的仅四十余字的一首诗里,相同的词字竟有“平野”、“江”、“月”、“流”;
(3)这两首诗的气象都十分开阔,艺术表现手法较为自然。两诗的前后结构浑然一体,一气呵成。由近展远,由狭而阔,大江,大地,星月,繁复的立体空间景象,映入胸怀。两诗的结句虽以“低调”和“收束”而止,但仍展现出辽远时空,令人作无穷无尽的遐想。

3.这两首诗的不同点在哪里?
答:(1)李白写《渡荆门送别》是青年时代,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出蜀游历时而作。《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 ,即唐代宗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杜甫辞去了幕僚的职务,带家眷离开成都,经渝州(今重庆)乘船到云阳县云安镇途中而作。两诗相差的年代刚好40年;(2)心境不一样,李白第一次走出蜀地的大山,天地开阔,,神荡胸襟,豁然开朗,兴奋喜悦之情,言于溢表。举目从没有看到的茫茫大江,山在大江和蓝天之间,成了渺渺的一线。李白的诗里,只有对壮阔山河的感叹和思乡的情怀,而没有人生风雨历程的伤愁。杜甫的心境和李白大不一样,蹇途人生,时运不济,颠沛流离,穷困缠身。恰又 辞官飘泊,那心境肯定是格外苍凉。在静静的夜里,在凄凄的江上,杜甫独自一人守着孤舟,多么悲凉和孤独!“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飘飘何所以,天地一沙鸥”这开阔的场景更衬托了杜甫的这种悲凉和孤独。李白诗的画面固然是一种令人遥想的大画面,是很美的,但杜甫这首诗却能深入到欣赏者的情感的内部,刺激欣赏者的心灵,一种对杜甫生活处境的同情和感叹油然而生。
     李杜之间的情宜甚深,特别是杜甫,多次做诗怀念李白。对李白的诗,杜甫更是称颂,说“白也诗无敌”。李白的诗在前,杜甫的诗在后,两诗的画面又这样接近。在艺术上,杜甫的《旅夜书怀》是否受到了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的影响呢?或者说《旅夜书怀》模仿了《渡荆门送别》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476.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客怀》

    何应龙 客怀处处不宜秋, 秋到梧桐动客愁。 想得故人无字到, 雁声远过夕阳楼。 《客怀》一诗,抒发了异乡客怀念家乡、怀念亲故的情怀。诗人没有像宋玉在《九辩》中那样直抒胸臆,而是缓缓…

    古诗文 2022年9月11日
    100
  •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译文]  新荷叶在水底慢慢地成长,水面上探出了它那娇嫩的小手。机灵的蜻蜓喜出望外,赶紧飞过来站在了它上头。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12
  •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

    高中文言文实词练习的阅读题   文言实词突破经典练习100题(附详细解答)   (共100题,每小题1分,共100分。答题时间80分钟)   1.选出与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意义相同…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6
  • 朝中措(贺生第三子)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自从佳偶共黄姑。几见设门弧。方喜阶庭联玉,又闻老蚌生珠。一门三秀。贾家虎子,薜氏鸾雏。从此公侯衮衮,看看百子成图。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16
  •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答谢中书书的文言文翻译及赏析   导语:《答谢中书书》是南朝文学家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

    古诗文 2022年12月3日
    42
  •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知识点

    文言文寡人之于国也的知识点   一、文言实词   1.通假字   (1)刚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通“毋”,不要)   (2)无失其时(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