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孤雁儿》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孤雁儿①

【宋】 李清照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②纸帐③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④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⑤,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北京燕山出版社1987版《宋词鉴赏辞典》中为“多少春恨意”)。

    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注释】
    ①孤雁儿:词牌名。②藤床: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③纸帐: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做的帐子。④沈香:沉香。⑤三弄:笛子名曲《梅花三弄》。

    【译文】
    初春的早晨,在藤床纸帐这样清雅的环境中醒来,却并没有好兴致,反而有一种说不尽的伤感、惆怅。由于没有续添香料,玉炉已经烟消烬冷浸透了寒气,他们伴配着我,我的情绪如水一样凄凉孤寂。《梅花三弄》的笛曲吹开了枝头的梅花,春天虽然来临了,却引起了我无限的幽恨。

    窗外风雨凄凄,更使我伤心倍增。可如今人去楼空,使人肝肠寸断。纵有满腔悲苦,却又向谁人诉说,又有谁来分担自己的哀痛呢?我折下了一枝梅花,想寄给所怀念的人,可是人间天上,都找不到可以寄予的那个人。

    【阅读训练】
    (1)上片中的哪一个诗句渲染了作者凄冷的心境。(沈香断续玉炉寒)
    (2)全词以“___”为线索,叙述了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____,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绵绵长恨之中。(梅  折梅)

    (3)从全词看,上片和下片各抒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憧憬的世界  下片:客观现实)

赏析:
这首词写于李清照晚年,赵明诚去世之后。全词以“梅”为线索:相思之情,被梅笛挑起,被梅心惊动;又因折梅无人共赏,无人堪寄而陷入无可排释的绵绵长恨之中。
此词前有小序:“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虽云梅词,实际上不过借梅抒怀旧之思。
床、帐、香炉,是一般闺情词的常见意象,此词也从这些物事写起,迤逦写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世界。这里,床,非合欢之床,而是用藤竹编成的轻便单人床。帐,亦非芙蓉之帐,而是当时在文人高士中流行的一种特制的用坚韧的茧纸作的帐子。宋人林洪在《山家清事》的“梅花纸帐”条目中描写道:于独床四周立柱,挂瓶,插梅数枝;床后设板,可靠以清坐;床角安竹书柜,床前置香鼎;床上有大方目顶,用细白楮(纸的代称)作帐罩之。词咏梅而从纸帐着笔,很可能指的就是“梅花纸帐”。这种床帐,暗示着清雅而淡泊的生活。宋朱敦儒《念奴娇》词云:“照我藤床凉似水。”《鹧鸪天》词又云:“道人还了鸳鸯债,纸帐梅花醉梦闲。”但是,宿此床帐中的抒情主人公并不甘于淡泊,却深怀“无佳思”的幽怨。

以下写香。炉寒香断,渲染了一种凄冷的心境。“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李清照《醉花阴》)展示的那种朦胧而甜蜜的惆怅已经消失,只有似断仍连的袅袅微香,伴随她绵长、凄清的似水情怀。
沉寂中,是谁家玉笛吹起了梅花三弄?它惊破梅心,预示了春的消息,也吹燃了词人深埋的生命之火!
下片从憧憬的世界回到客观现实:充弥天地的只是萧萧的小风疏雨!尽管大自然按照自己的规律,冬尽春来,而生命的春天,却已随“吹箫人去”而永远消逝,这怎不令人珠泪潸潸!“吹箫人”,秦穆公时人萧史,他的箫声能招引凤凰。后来他和他的妻子──穆公女弄玉双双仙去。这个美丽的神话,既暗示了她曾有过的夫唱妇随的幸福生活,又以“人去楼空”,倾诉了昔日欢乐已成梦幻的刻骨哀思。
最后落题,用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典,作一跌宕:纵使春到江南,梅心先破,但天上人间,仙凡杏隔,又如何传递春的消息!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559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盘点文言文中的那些第一人称

    盘点文言文中的那些第一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72
  • 论衡书虚篇文言文阅读答案及翻译

      延陵季子出游,见路有遗金。当夏五月,有披裘而薪者,季子呼薪者曰:“取彼地金来!”薪者投镰于地,瞋目拂手而言曰:“何子居之高,视之下,仪貌之庄,语言之野也?吾当夏五月,披裘而薪,…

    古诗文 2022年11月12日
    80
  • 《聊斋志异·雷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聊斋志异·雷曹》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原文:   乐云鹤、夏平子,二人少同里,长同斋,相交莫逆。夏少慧,十岁知名。乐虚心事之,夏亦相规不倦,乐文思日进,由是名并著。无何,夏连疫卒…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7
  •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翻译赏析

      《巴山道中除夜书怀》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崔涂。古诗全文如下: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7
  • 六一儿童节诗歌

      时光,就是一个智者。它,默默无言,却始终是流淌的,只有用心的人才可感知;它,从不会为谁停下脚步,只有用心人才能追逐;它,有情又无情,只有用心的人才聆听。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

    古诗文 2022年11月4日
    69
  • 文言文的五步阅读法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叶圣陶语)。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教师的根本目的…

    古诗文 2022年5月20日
    419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