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文言文解词的方法

攻克文言文解词的方法

  词义的理解(特别是实词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文言文的解词题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其实句子翻译也包含着词语解释)。我们如能将课本的基础文言文篇目烂熟于心,再适当向课外延伸,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过文言解词关当无甚大碍。当然,文言解词也有方法和规律可循。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这种考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如今年试题中四个词有三个词(义项)在课本里出现过:“固”作动词体现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一句中,“济”作“成功”讲体现在“事又不济,反为所笑”(《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相与”为“一起”之义包含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中。其他如20xx年春考的“属”、“怿”、“弥”,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托的语句,句子虽不同,但词义相同。

  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如20xx年春考的“属”(下属)、20xx年秋考的“排”(排挤)都可依此法得到答案。另外,还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语,在解释时要分别组词,如20xx年秋考第18小题D选项的“可以”一词是由有单独意义的“可”和“以”构成的,解为“可以用来”。

  3、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继承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汉语的解法。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懂的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如20xx年春考的.“弥”,我们可以联想成语“弥天大谎”的“弥”来理解,20xx年秋考的“跻”,可以借助成语“跻峰造极”的“跻”来理解。又如一则文言文里有“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的句子,这里“登”的含义也许不好理解,如能联系成语“五谷丰登”,那么这句话里“登”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即“庄稼成熟”。

  4、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如20xx年秋考的“再”一词,“再”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二次”和“两次”,据上文“一射而矢堕”一句,“一”与“再”应为对文,“一”为“第一次”之义,所以“再”解为“第二次”。又如此文中“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加点字也可借助此法理解。教材中的对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兹举两例: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②“于是六国之士,有……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5、活用解词法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根据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如2007年春考的“宝”字,在“至今宝之”中后还跟代词“之”,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把……看作珍宝(像珍宝一样收藏)”;20xx年秋考的“冠”一词,在“文章冠世”一句中明显作动词用,意为“居于首位”。类似的情况如“甲”(“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解释为“居于第一”、“是最好的”。

  6、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如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乘”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趁着”“乘机”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妇杨氏激励大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的叙述和后文“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乘”为“防守”、“登”义。其他诸如20xx年秋考的“矜”(注重),20xx年秋考的“峻”(高傲),都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1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盛唐边塞诗派是指哪些诗人,边塞诗有哪些代表作?

    我们伟大祖国版图辽阔,早在汉武帝元封六年就有反映边塞风貌的诗篇出现,但大量的边塞诗却产生在唐代前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征戍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一些文人志士向往边塞生活,为了忠…

    古诗文 2022年9月10日
    95
  •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的意思及全诗诗意赏析

    鸟宿池边树 僧敲月下门   [译文]  鸟儿栖息在池边的树枝上,僧人在月光下轻轻地敲门。 出自《题李凝幽居》 唐朝诗人贾岛所做的五言律诗,全诗描写的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102
  • 描写桃花的古诗词和名句集锦

      【一】简称“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中国节令用语。程大昌《演繁露》卷一:“三月花开时,风名花信风。”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说》:始梅花,终楝花,凡二十四番花信风。根据农历节气,从…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61
  • 张齐贤明察

      【文言文】   宋张齐贤,尝为⒀江南转运使。一日家宴,一奴窃银器数件,齐贤于帘下熟⑵视而不问。尔后张齐贤三为宰相,门下奴仆皆得迁⑶,唯此奴不沾禄。奴乘间⑷再拜而告曰:&ldqu…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129
  • 满江红(杨花)

    朝代:宋代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倦绣人间,恨春去、浅颦轻掠。章台路,雪粘飞燕,带芹穿幕。委地身如游子倦,随风命似佳人薄。欢此花、飞后更无花,情怀恶。心下事,谁堪记。怜…

    古诗文 2020年5月23日
    544
  • 一枝花・春日送别

    丝丝杨柳风,点点梨花雨。雨随花瓣落,风趁柳条疏。春事成虚,无奈春归去。春归何太速,试问东君⑴,谁肯与莺花做主⑵?? 【注释】⑴东君:传说中的司春之神。 ⑵莺花:莺啼花开,泛指春天景…

    古诗文 2022年5月24日
    15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