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文言文解词的方法

攻克文言文解词的方法

  词义的理解(特别是实词的理解)是疏通整篇文言文的基础和关键。文言文的解词题也一直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重头戏(其实句子翻译也包含着词语解释)。我们如能将课本的基础文言文篇目烂熟于心,再适当向课外延伸,以课内为主、课外为辅,过文言解词关当无甚大碍。当然,文言解词也有方法和规律可循。

  1、记忆解词法

  识记是理解的基础,课本出现的常用文言文实词的基本词义一定要牢记,在考试过程中才能将知识迁移,转化为能力。这种考题在高考中经常出现。如今年试题中四个词有三个词(义项)在课本里出现过:“固”作动词体现在“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谏太宗十思疏》)一句中,“济”作“成功”讲体现在“事又不济,反为所笑”(《群英会蒋干中计》)中,“相与”为“一起”之义包含在“于是舍人相与谏曰”(《廉颇蔺相如列传》)一句中。其他如20xx年春考的“属”、“怿”、“弥”,在教材中都能找到依托的语句,句子虽不同,但词义相同。

  2、组词解词法

  古代汉语大多是单音词,发展到现代汉语基本上都演变成了双音词,有的词语只是在文言词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字便是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掌握了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的这一联系,将文言文中单音词组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或合成词,也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解词。如20xx年春考的“属”(下属)、20xx年秋考的“排”(排挤)都可依此法得到答案。另外,还有一些由两个单音词组成的词语,在解释时要分别组词,如20xx年秋考第18小题D选项的“可以”一词是由有单独意义的“可”和“以”构成的,解为“可以用来”。

  3、成语解词法

  现代汉语的很多成语都是由古代汉语中的词直接继承下来或由某个故事概括而成的,成语中个别字词的解法就是古汉语的解法。所以在解释中碰到不懂的字词不妨联想一些包含此词的成语,问题有时便能迎刃而解。如20xx年春考的.“弥”,我们可以联想成语“弥天大谎”的“弥”来理解,20xx年秋考的“跻”,可以借助成语“跻峰造极”的“跻”来理解。又如一则文言文里有“始至之日,岁比不登,盗贼满野,狱讼充斥”的句子,这里“登”的含义也许不好理解,如能联系成语“五谷丰登”,那么这句话里“登”的意思就可以确定了,即“庄稼成熟”。

  4、对文解词法

  也叫互文解词法。古人行文,往往采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相关联的词语。根据这一点,有些词语依据上下文就能断定其含义。如20xx年秋考的“再”一词,“再”有两个基本含义:“第二次”和“两次”,据上文“一射而矢堕”一句,“一”与“再”应为对文,“一”为“第一次”之义,所以“再”解为“第二次”。又如此文中“身不暇骑,骑不暇彀,彀不暇的”加点字也可借助此法理解。教材中的对文现象更是不胜枚举,兹举两例:①“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②“于是六国之士,有……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过秦论》)。

  5、活用解词法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他类词,词的这种临时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根据词类活用这一特殊用法,在碰到有活用现象的词语时,必须解释它活用后的意义。如2007年春考的“宝”字,在“至今宝之”中后还跟代词“之”,为意动用法,应解释为“把……看作珍宝(像珍宝一样收藏)”;20xx年秋考的“冠”一词,在“文章冠世”一句中明显作动词用,意为“居于首位”。类似的情况如“甲”(“最余杭而甲灵隐也”)解释为“居于第一”、“是最好的”。

  6、语境解词法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的多个义项只有在语境中才能得到过滤,没有语境,有时便无法分析词的含义。推断词语含义,要结合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有时甚至要通观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言环境。如今年高考试题中的“乘”字,在教材和平时的训练中多为“趁着”“乘机”义,但这里解不通,根据前文项城为叛军围困,县令李侃妇杨氏激励大家“宜相与致死以守其邑”的叙述和后文“项城,小邑也,无长戟劲弩、高城深沟之固,贼气吞焉,将超城而下”等的描写,可以推断出“乘”为“防守”、“登”义。其他诸如20xx年秋考的“矜”(注重),20xx年秋考的“峻”(高傲),都必须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分析,才能准确理解和翻译。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14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

      翻译文言文要做到信、达、雅三个字。信是指译文要准确无误,就是要使译文忠于原文,如实地、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达是指译文要通顺畅达,就是要使译文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53
  • “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阅读答案解析及翻译

    韦祐,字法保,京兆山北人也。少以字行于世。世为州郡著姓。祖骈,雍州主簿。举秀才,拜中书博士。父义,前将军、上洛郡守。魏大统时,以法保著勋,追赠秦州刺史。 法保少好游侠,而质直少言。…

    古诗文 2022年11月23日
    53
  • 《彩书怨》原文意思及赏析

      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   作品鉴赏   上官婉儿做了唐中宗的妃嫔,从小在宫廷中生活,这首《彩书…

    古诗文 2022年11月9日
    127
  • 描写榴花、菊花、桂花的古诗名句集锦

      描写榴花的诗句   夕雨红榴拆,新秋绿芋肥   红榴拆:红石榴绽裂开来。   唐·王维《田家》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宋·王安石《咏石榴花》   微雨过,小…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46
  •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李晟,字良器,洮州临潭人。世以武力仕,然位不过裨将。晟幼孤,奉母孝。身长六尺。年十八,往事河西王,忠嗣,从击吐蕃。悍酋乘城,杀伤士甚众,忠嗣怒,募射者,晟挟一矢毙之,三军欢奋。忠嗣…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51
  • 小学一年级古诗词及翻译

      注:有的省份是小学五年,初中四年,而有的省份则是小学六年,初中三年,本页面仅以小学六年进行小学古诗归纳。且各省教材有所不同,仅以“人教版”为参考标准。   小学一年级古诗共计5…

    古诗文 2022年11月10日
    13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