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字词要异读的情况

文言文中字词要异读的情况

  一、通假字异读

  在通假现象中,通假字要按本字的读音去读。如: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贾谊《过秦论》)这里的景是影的通假字,就读影的音yǐng。

  二、读破音异读

  读破音,是采用改变字词通常读音的方法,来表示该字词词性和意义的改变。例如: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司马迁《鸿门宴》)里的`王由名词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读作wàng,以示和作名词的王不同。在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一句中,乘则活用为量词,读作shèng而不读chéng。

  三、保留古音异读

  古代的一些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器物名等,因其专有,就有了固定性,从而保留了古音。例如: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杜牧《阿房宫赋》)在这里,房作古宫名用,读páng。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扬孙戍之,乃还。(《烛之武退秦师》)一句中逢作为人的姓氏,读páng而不能读féng。

  四、外族语言异读

  文言文中,有些来自外族语言的国名、人名、姓氏名等,有时读音较为特殊。例如:大宛闻汉之饶财,欲通不得,见骞,喜,问欲何之。(《汉书·张骞传》)此句中大宛是古西域的国名,宛读做yuān。在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乐府诗集·木兰诗》)一句中可汗是对我国北方部族首领的称呼,则应读为kèhán,而不能读为kěhàn。

  以上说的文言文的四种异读字和我们通常说的多音字多义字是有区别的。多音多义字的音和义在千百年来早已完全固定下来,为大家认可,并经常运用,而这里所说的异读,则只表示在具体的文言环境中,某个字音、义的变化,因此,切勿把它与我们现在的多音多义字混为一谈。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219.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参考

    文言文阅读题答题技巧参考   针对文言文阅读试题多以叙述性文字为主的特点,在进行整体性阅读时,要用心去查找文中的人和事,尽量把文中下列相关的内容圈点出来:人有几位,如何称谓;主角是…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7
  • 杨尚希原文及译文

      杨尚希,弘农人也。尚希龆龀而孤。年十一,辞母请受业长安。范阳卢辩见而异之,令入太学,专精不倦,同辈皆共推服。宣帝时,令尚希抚慰山东、河北,至相州而宣帝崩,与相州总管尉迟迥发丧于…

    古诗文 2022年11月8日
    56
  •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   大家看的懂鹬蚌相争的文言文吗?下面小编整理了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阅读学习!   鹬蚌相争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4
  • 赏析反经文言文

    赏析反经文言文   夫理得于心,非言不畅;物定于彼,非言不辩。言不畅志,则无以相接;名不辩物,则识鉴不显。原其所以,本其所由,非物有自然之名、理有必定之称也。欲辩其实,则殊其名;欲…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42
  • 两小儿辩日原文翻译及道理意思

    两小儿辩日翻译及原文的道理意思 《两小儿辩日》一文选自《列子·汤问》,相传是战国时郑国人列御寇所著。文章通过两小儿辩日使孔子不能判断谁是谁非,说明宇宙之大,知识之广,…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37
  • 描写樱桃的古诗

      一树樱桃带雨红   南唐·冯延已《罗敷艳歌》:“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   绿葱葱,几颗樱桃叶底红   宋·赵彦端《豆叶黄》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

    古诗文 2022年11月5日
    42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