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勤学》文言文学习

《司马光勤学》文言文学习

  【原文】

  司马光,宋哲宗时宰相,尝主编《资治通鉴》,为一时之名臣。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独闭门不出,俟能讽诵乃已。自言:用力多者收功远,乃终身不忘也。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曰:书不可不成诵。或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选自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

  众兄弟既成诵而游息矣,既:已。

  俟能讽诵乃已,俟:等到。 讽诵:背诵。

  及长,遍览古籍,博闻强志,强志:记得牢。

  其幼时患记忆不若人,患:担心。

  【参考译文】

  司马光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曾经主编《资治通鉴》,是当时的名臣。他幼年时,担心自己记诵诗书以备应答的能力不如别人,大家在一起学习讨论,别的兄弟已经会背诵了,去玩耍休息了,他却独自苦读,一直到能够熟练地背诵为止。他自己说:读书时下的力气多,收获就长远,他所精读和背诵过的书,就能终身不忘。时间长了,就读遍了古籍,见多识广,记忆牢固,他说:读书不能不背诵,在骑马走路的时候,在半夜睡不着觉的时候,吟咏读过的文章,想想它的意思,收获就多了!

  【启示】

  勤劳、勤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说的是大诗人李白,少时浪荡,无所用心,戏游河边,巧遇老太婆铁杵磨针,而得到的启事,他从此发奋苦读勤学,终于功成名就。 锥刺股是先秦纵横家苏秦好学的’故事。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司马光的警枕说的是他从睡眠中挤出更多时间读书,自己设计了一个用木头削成圆形的枕头,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开,头就会撞到床板上,人就会惊醒。他一生勤奋好学,编纂了我国最重要的历史典籍之一的《资治通鉴》,这本书包容了1300余年的史实,价值非凡。三上是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充分利用时间的一种学习方法,乃马上、枕上、厕上,争分夺秒,积少成多,终于在文学方面作出了重大建树。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

  中华民族以勤劳的双手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华夏文明,以吃苦耐劳着称于世。如张衡发明的地动仪,马钧发明的翻车,李春建造的赵州桥,黄道婆改良纺织工具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的生动例子。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27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自护其短》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自护其短 原文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其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rdq…

    古诗文 2022年11月16日
    62
  •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翻译及赏析

      《春雪·新年都未有芳华》作者是唐朝文学家韩愈。其全文古诗如下: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前言】   《春雪》是唐代诗人…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40
  •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阅读答案解析及原文翻译

    许孟容,字公范,京兆长安人。擢进士异等,又第明经,调校书郎。辟武宁张建封府。李纳以兵拒境,建封遣使谕止,前后三辈往,皆不听。乃使孟容见纳,敷引逆顺,纳即悔谢,为罢兵。 &…

    古诗文 2022年11月25日
    51
  • 张佐治遇蛙文言文原文

    张佐治遇蛙文言文原文   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下面小编整理的张佐治遇蛙文言文原文,欢迎来参考!   原文:   金华郡守张佐治至一处,见蛙无数,夹道鸣噪,皆昂首若有诉。佐治异之…

    古诗文 2022年11月21日
    81
  • 千呼万唤始出来下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

    千呼万唤始出来下一句犹抱琵琶半遮面出自白居易《琵琶行》: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36
  • 《忆秦娥·临高阁》翻译赏析

      《忆秦娥·临高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清照。其古诗全文如下:   临高阁,乱山平野烟光薄。烟光薄,栖鸦归后,暮天闻角。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28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