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文言文教学的困惑

  文言文的学习令许多学生深感“头大”(这是我们做学生时惯用语),然而它却既是教师不得不教的内容,又是学生不得不学的“老古董”。在一片“创新”与“改革”的呼声中,怎样让文言文真正走入学生心灵深处,则成为文言文教学中亟待解决而又异常棘手的问题。文言文内容在高中语文新教材中的大幅度增加,因此,使文言文教学的研究和探讨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

  中学文言文教学费时不少,成效甚微,这种状况由来已久。文言文教学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将“创新”的教育理念与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到底有没有一种更趋完美的文言文教学方法呢?这些许许多多在中学语文教学一线默默耕耘着的语文教师们的困惑。也是我的困惑。

  我想只要是同学乐意接受的,能激趣的就是好方法。对吗?

  我们都曾有过学生年代。记得老师在黑板上抄写的一首小诗,让我至今难忘。—–文化胎记君须记:“中国/ 为写好这两个字/ 我用了一生/ 如果哪里还差一点/ 请把我填在那里。”中国——中国文化,他是一个民族的’胎记,他是我们自已的文化。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在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如何正视、传承、发扬中国文化已经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责任。这是老师教给我们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

  我的语文老师对我们说过:“文言文的特点——半门外语。高中生学习文言文的目的很明确——培养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亦即离开老师能独立读懂一般的文言文。”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因为世界无比丰富多彩,我们无法穷尽海洋般宽广的知识;世界不断地发展着,我们无法预先了解未来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随时获取改进我们生活所必须的知识。知识的掌握的确重要,但能力的发展更为重要,即“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是老师告诉我们,语文教学只能是教给同学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这个道理就像有人一比:甲教乙学骑自行车一样。学骑自行车的主角是乙,甲要做的工作是讲清骑自行车的要领及注意事项,并做示范,然后把自行车交给乙,让乙握把、踩蹬、上车、骑行。开始,甲可扶一扶,过一段时间就要放手让乙自己骑,甲在旁边观察、指导,发现问题予以纠正;但自行车一定要在乙的手里,让乙自己揣摩、体会,经过反复练习,掌握骑自行车的技能,从而驾驭车子,驶向目的地。

  朗读和背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方法,更是培养语感的好方法。这种对语言的敏锐而强烈的感知力,对于阅读理解十分重要。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这是说没有足够的量的积累,便不会有质的飞跃。以上是老师教给我们要学好文言文,必定要自已多读多练习,别无他途。

  遗憾的是,老师他说归说,我们做归做,一个字悔啊!

  老师为了我们想尽了办法。(当时,老师曾力排众异)创设情境,帮助学生入情入境。在检查预习、正音正字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课下注解及老师所给出的补充注释自主疏通文意、复述课文内容,通过质疑、探究的方法先过阅读理解关。老师配乐范读、学生点评、通过利用听觉效果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美读能力,利用师生互动品读课文这一环节引领学生再过品读、美读。.精心精妙点拨引导,让文言文富有的文化内涵的“沉香“渗入学生灵魂深处。古为今用,用古人的话诉说自已,缩短了古人与我们的代沟。组织朗读、背诵、实词虚词……比赛,激活认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一切的一切,驱逐我们对文言文的惧怕和讨厌,让我们在文言文的快乐学习中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遗憾的是老师费尽心机,我们没领情.一个字愧啊!

  老师已经病故。学生时代也离我们渐渐远去。可是他抑扬顿挫的诵读声,他为我们学习文言文创设的情境,就这样沉淀.下来至今历历在目难以忘怀。如果说我和我们不太“头大”文言文,还能对文言文有一点点喜欢的话,是因为我们有幸遇到了我们的语文老师。

  老师,我们用时方知少啊!如果真有来生,我们还做你的学生.一定听你的教导.改了我行我素的坏毛病.认真地把语文学好.把文言文学好.

  只要是同学乐意接受的,能激趣的方法就是好的,就是成功的,就是不会忘记的。

  教学的步伐不停止,在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就不会停止;教师们的探索与尝试也同样不会停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辈仍“将上下而求索”永不止歇! 在此向辛勤的老师问候了。

  在这里还想借地请教点问题——-也是我一直困惑的。 什么叫做“浅易文言文”?它和“浅近文言文”、“普通文言文”有什么区别?什么叫做“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它和“阅读文言参考书的初步能力”以及“初步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有什么不同?再有,所谓“阅读能力”,主要是指认读能力、理解能力,还是鉴赏能力?或是三者兼而有之?

  我看见的是见仁见智,各行其是,归根到底正确的答案是什么呢?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1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及全诗赏析 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 意在说明观察事物如果不是处在错综复杂的事物之外,就不能真正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 …

    古诗文 2022年11月18日
    203
  • 楚王射猎文言文翻译注释和启示

    1、文言文   楚王猎于云梦,使虞人驱禽兽而射之。禽飞,鹿出于王之右,麋逸于王之左。王欲引弓射之,又有鹄掠过。王注矢于弓,不知射何也。养由基进曰:“臣之射也,置一叶于百…

    古诗文 2022年9月3日
    268
  • 主义教学理论文言文教学浅析论文

    主义教学理论文言文教学浅析论文   一、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的文言文教学   1.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建构主义者强调教师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文言文学习环境,…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2
  • 辛弃疾――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浣溪沙·父老争言雨水匀   宋代:辛弃疾   父老争言雨水匀,眉头不似去年颦。殷勤谢却甑中尘。   啼鸟有时能劝客,小桃无赖已撩人。梨花也作白头新。   译文及注…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104
  • 辛弃疾――水调歌头・盟鸥

      水调歌头·盟鸥   宋代:辛弃疾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   破青…

    古诗文 2022年10月7日
    83
  • 学好文言文的三个方面

    学好文言文的三个方面   学好文言文并非太难,只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基本就可以了。   一、熟读成诵   宋代朱熹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古人是聪明…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60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