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田舍夜舂》阅读答案及赏析

田舍夜舂
(明)高启
新妇舂粮独睡迟,夜寒茅屋雨来时。
灯前每嘱儿休哭,明日行人要早炊。

注释:
[1]夜舂:夜间舂粮。
[2]新妇:长辈对晚辈媳妇的称呼。亦可以是晚辈对长辈称其妻或妇人自称。
[3]每嘱:一再嘱咐。
[4]行人:出门远行的人。指新妇的丈夫。早炊:早饭。

1. 本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生活画面?此画面反映了怎样的生活现实?(6分)
2. 有人说此诗是对古代劳动妇女的一曲赞歌,你同意吗?简述理由。(5分)
参考答案
1. 参考答案:这首诗用最朴素的笔墨,描绘了一幅田舍夜舂的生活图画:(2分)一位村妇寒夜雨声中舂米,年幼的孩子在卧具里不断啼哭要妈妈,于是这少妇就不得不一遍又一遍哄劝幼小的孩子。(2分)尽心尽力,任劳任怨,这就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辛勤劳动的写照;夜深尚不得睡觉,为行人准备早炊,孩子无人看管,还得边劳动边哄孩子,同时也反映出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2分)

2.参考答案:同意。(1分)诗中少妇在此兼有为母与当家者的双重身份。这两个方面她都出乎本性地尽心尽责。对于孩子是慈爱的母亲。孩子哭,她心疼,忘记了深夜的疲劳,风雨的寒意,慈母心肠体现在温柔甜蜜的口吻上;同时又称得上是一个能干的当家人,“行人”要一清早就出门上路,或作工,或远游,需要早炊,少妇想要尽心尽力为他们作点贡献。“明日行人要早炊”,也没有一点怨苦,反而甘之若饴。(2分)综上所述,这是我国古代劳动妇女辛勤劳动的写照,是古代劳动女性的一曲赞歌,从中能体会到深厚的人情味。(2分)
不同意。(1分)从妇女夜深还在辛苦的劳动看出,古代劳动妇女的辛酸和痛苦。天寒地冻,茅屋苦雨,行人要早炊,不得已而为之作准备,孩子在一旁哭泣而无人照顾,可以看出其家庭生活的艰难。(2分)由此反映出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2分)

作者
高启(1336—1374),字季迪,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元末避乱隐居吴淞江边之青丘,埋头读书、作诗,混迹于农夫、渔樵之间,自号青丘子。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称“吴中四杰”。

赏析:
作者高启,这首诗写田家新妇连夜舂米,为行人准备早炊的情景,把一个贤妻良母的形象描绘得逼真传神,可爱可敬。家无储粮,也见出农家的贫寒。诗中寒夜、茅屋、夜雨、儿啼、夜舂等既写出新妇的辛劳,也渲染了行人离去时的气氛。从诗中的描写可以见出作者对农村生活有着切身的体验和感受。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6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杜牧《赤壁》胡曾《咏史·赤壁》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

    题库 2022年11月17日
    62
  • 元稹《菊花》和虞世南《蝉》阅读答案对比解析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蝉》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0
  •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大家知道吗?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木兰诗用的修辞手法   互文交错   (1)…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7
  • 孙策为何被众人皆呼“小霸王”?

    孙策为何被众人皆呼“小霸王”? A.孙策为人比较刚愎自用 B.孙策有时非常不讲道理 C.孙策作战勇敢 D.孙策曾经喝死挟死过二将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1
  • 白居易《杭州春望》阅读答案

    杭州春望 白居易 望海楼明照曙霞,护江堤白踏晴沙。 涛声夜入伍员庙,柳色春藏苏小家。 红袖织绫夸柿蒂,青旗沽酒趁梨花。 谁开湖寺西南路,草绿裙腰一道斜。 注:①白氏时任杭州刺史。②…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3
  • 令狐楚《游春词》蔡襄《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游春词 (唐)令狐楚 高楼晓见一花开,便觉春光四面来。 暖日晴云知次第,东风不用更相催。 十一月后庭梅花盛开 (宋)蔡襄 日暖香繁已盛开,开时曾绕百千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4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