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巴丘书事》阅读答案及赏析

巴丘书事
陈与义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肃,腐儒空白九分头。
注①陈与义,北宋末年、南宋初年杰出的诗人。
②巴丘:今湖南岳阳,历代兵家战略要地。
③《三国志·鲁肃传》写周瑜至巴丘病重,上书孙权举荐鲁肃以自代。

(1) 首句中提到的“三分书”具体指哪部作品?首联在诗中起什么作用?
(2) 颔联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3)  结合全诗的内容,说说诗歌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
参考答案            
(1) 《三国志》。点题;交代写作缘起;暗示河山分裂(或“中原沦陷”的局面);为尾联埋下伏笔。
(2) 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对偶”不给分)并且视听结合,形象地写出了秋天的肃杀之景。(或暗示了战云纷乱、动荡不安的时局)
(3) 表达了作者坎坷漂泊的感慨,报国无门(或年老无成)的哀叹,忧国伤时的情怀。

作者
陈与义,字去非,号简斋,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祜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陈与义在北宋做过地方府学教授、太学博士,在南宋是朝廷重臣,又是一位爱国诗人,其主要贡献还是在诗歌方面,给后世留下不少忧国忧民的爱国诗篇。

赏析:
《巴丘书事》这首诗是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陈与义的一首典型诗借物咏事七律代表作。
这首诗写于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作者避难在巴丘。
经历了北宋南宋之交,诗人的作品风格变得沉郁悲壮,有点杜甫诗作的味道。
首句交待写作缘起。从三国志中知道巴丘这一地名,年老为避胡人之乱来巴丘做首次游览。为书事打下基础。(因为末句说到鲁肃事)
颔联写眼前景。写得气象开阔,秋冬的树木在急风中啸叫,洞庭湖四野茫茫,晴天下日影紧随岳阳楼,使这一带知名的中心景物格外突出。“酣” “抱”二字以动态写静物,上句写秋冬风急天高的声势,下句把景物收 结于岳阳楼之景,听觉与视觉相结合,让人从动乱中感受到一丝安定的希望
颈联感慨诗人自己政治上坎坷漂泊的际遇,侵字有深义,下句中写初冬洞庭湖上露出几个大大小小的沙洲,风生水起,潮起潮落之间,沙洲时露时隐,用一吐字,气象非常。着一乱字,使人联想时局。
尾联诗人借三国典故,以鲁肃自负,反用“未必” 、 “空白”之意,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的忧国之情。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6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写爱情的诗经

    写爱情的诗经   ○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32
  • 解读古诗歌中写景的几种方式

    中国古典诗歌“贵含蓄,忌直露”,有情不直言情,有恨不直说恨,而是借助于外界事物来表达,诗人惯用的手法便是借景达情,于是就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写景诗。但写景因抒情…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0
  •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①  苏 轼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②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③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注:…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42
  • 木兰诗又名什么?

    木兰诗又名什么?   引导语:木兰诗又名什么??下面由小编告诉你们吧,欢迎阅读!   木兰诗又名什么   《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这是南…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8
  • 重阳节相关唐诗

    重阳节相关唐诗   与重阳节相关的唐诗   九日登高 【唐】王昌龄   青山远近带皇州,霁景重阳上北楼。 雨歇亭皋仙菊润,霜飞天苑御梨秋。   茱萸插鬓花宜寿,翡翠横钗舞作愁。 漫…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5
  • 以下何人的妻子王氏十分刚烈,宁可牺牲儿子性命,也要丈夫去报仇?

    以下何人的妻子王氏十分刚烈,宁可牺牲儿子性命,也要丈夫去报仇? A.杨阜 B.赵昂 C.姜叙 D.尹奉 正确答案:B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74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