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燮《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作者:郑板桥
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1.诗人坐在衙署书房里卧在撞上休息,这是窗外清风阵阵,丛竹萧萧,呻吟呜咽;自然界中的风竹声和民间的“疾苦声”本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是什么使诗人产生了这样的联想?
2.诗的最后一句“一枝一叶总关情”中的“一枝一叶”运用的是怎样的必须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参考答案
1.是诗人时刻在惦记着百姓安危冷暖的体恤民情那颗赤子之心。
2.运用的是双关的手法,“一枝一叶”既指衙署书房窗外的竹子的枝叶,也暗指那些正在饱受风雨饥渴的百姓的啼饥号寒声。表达的是诗人虽然只是一个左右不了大局的“些小州县吏”但却对民生疾苦的关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作者简介:
郑燮(1693年11月22日-1766年1月22日),"燮"读音ㄒㄧㄝˋ,字克柔,号板桥、板桥道人,江苏兴化大垛人,祖籍苏州,清朝官员、学者、书法家。“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均旷世独立,,世称“三绝”,擅画兰、竹、石、松、菊等植物,其中画竹已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著有《板桥全集》。

释义:卧在衙门的书斋里静听着竹叶沙沙地响动,总感觉是民间百姓呼饥号苦的喊声。在州县里像我们这些地位卑下的小官吏,民间每一件小事如同画上每一条枝叶总牵动着自己的感情。

赏析:
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一二两句托物取喻。第一句“衙斋卧听萧萧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萧萧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三、四两句畅述胸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491.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译文

    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译文   行军万里奔赴战场作战,翻越关隘和山岭就像飞过去一样快。北方的寒风中传来打更声,清冷的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七年级下册木兰诗译文,欢迎大家…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41
  • 陆游《秋晚登城北门》阅读答案附赏析

    秋晚登城北门 陆 游 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 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①秋。 山河兴废供搔首,身世安危入倚楼。 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②。  &nb…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阅读答案附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朝雨:早晨下的雨。 (1)使:到某地出使。…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51
  •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分析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 (一)人物形象 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分两类: 第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杨炯《从军行》中的书生形象。 第二类是作品刻画的人物…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86
  • 王维《汉江临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汉江临眺 (唐朝)王维 楚塞三汀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都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三、四两句写出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2、颈联中哪两…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57
  • 李纲《病牛》阅读答案及赏析

    病牛 李纲 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赢病卧残阳。 [注]本诗是李纲于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年)被贬武昌时所作。 ⑴ 实千箱:极言生产的粮食多。实:充…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3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