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花下醉》白居易《惜牡丹花》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花下醉
李 商 隐
寻芳不觉醉流霞,倚树沉眠日已斜。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1)两首诗的“诗眼”分别是什么?请选取一首诗进行简要赏析(4分)
(2)这两首诗都描写了夜晚秉火赏花,请分析表达的情感是否相同。(4分)

参考答案
(1)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
(2)相同,都借赏花,怜花表达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二:
1.两首诗都描写了夜里持火赏花的情节,表达了两位诗人什么样的共同心情?
2.如果说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表现力最强的词,那么这两首诗的诗眼各是什么呢?各是怎样突出它的呢? 
参考答案
1.表达了两位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深刻留恋之情,对时间无情流逝(或青春易逝)的感伤之情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
2.白诗的诗眼是“惜”,李诗的诗眼是“醉”。白诗第一句表达出作者惜花的惆怅之情;第二句“惟有”、“两枝”,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第三句,“应”字表达出诗人的忧虑,这促使诗人连夜把火看花。全篇诗意几经铺垫,把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李诗第一句写诗人因爱花而去寻花,遇花后不知不觉陶醉于花树下;次句进一步写“醉”,因迷花而不觉倚树,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第三句写“酒醒”,这是为衬托第四句,“酒醒”后还要持烛赏残花,更突出陶醉的程度,它比酒醉还要深。(言之有理即可)

【对比赏析】
《惜牡丹花》
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一反常情,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流逝、青春难驻的深沉感慨。
第3课时 │ 典例导练
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都已历历分明。“惆怅”二字起得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读者引入惜花的惆怅气氛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强调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读者才知道满院牡丹花还开得正盛。“惟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心。只有将花枝都认真数过,才能得出这样精确的结论。而惟其如此精细,才见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通过惜花的心理描绘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情笃而意深。
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消息,他的担心并非多余。诗人从想象中进一步写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说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使诗人情不能堪。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抒发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诗人的心情又会如何,读者也就不难体味了。

《花下醉》
这是一首抒发对花的陶醉流连心理的小诗。
首句“寻芳不觉醉流霞”,写出从“寻”到“醉”的过程。因为爱花,所以怀着浓厚的兴味,殷切的心情,特地独自去“寻芳”;既“寻”而果然喜遇;既遇遂深深为花之美艳所吸引,流连称颂,不能自已;流连称颂之余,竟不知不觉地“醉”了。
次句进一步写“醉”字。因迷花醉酒而不觉倚树(倚树亦即倚花,花就长在树上,灿若流霞);由倚树而不觉沉眠;由沉眠而不觉日已西斜。醉眠于花树之下,整个身心都为花的馥郁所包围、所浸染,连梦也带着花的醉人芳香。所以这“沉眠”不妨说正是对花的沉醉。
三、四两句忽又柳暗花明,转出新境——“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倚树沉眠中,时间不知不觉由日斜到了深夜,客人已经散去,酒也已经醒了,四周是一片夜的朦胧与沉寂。在这种环境气氛中,一般人是不会想到赏花的;即使想到,也会因露冷风寒、花事阑珊而感到意兴索然。但对一个爱花迷花的诗人来说,这种酒后人醒的深夜气氛,反倒更激起赏花的意趣。酒阑客散,正可静中细赏;酒醒神清,与醉眼蒙眬中赏花自别有一番风味;深夜之后,才能看到人所未见的情态。特别是当他想到日间盛开的花朵,到了明朝也许就将落英缤纷、残红遍地,一种对美好事物的深刻流连之情便油然而生,促使他抓住这最后的时机欣赏行将消逝的美,于是,便有了“更持红烛赏残花”这一幕。
在夜色朦胧中,在红烛的照映下,这行将凋谢的残花在生命的最后瞬间仿佛呈现出一种奇异的光华,美丽得像一个五彩缤纷而又隐约朦胧的梦境。诗人也就在持烛赏残花的过程中得到了新的也是最后的陶醉。夜深酒醒后的“赏”,正是“醉”的更进一层的表现。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77510.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甘夫人亡后,孙权依周瑜之计,派何人去刘备处提亲?

    甘夫人亡后,孙权依周瑜之计,派何人去刘备处提亲? A.鲁肃 B.张昭 C.步骘 D.吕范 正确答案:D

    题库 2022年9月11日
    83
  • 王维《汉江临泛》阅读答案及赏析

    汉江临泛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1)苏轼称赞王维说:&…

    题库 2022年11月20日
    34
  • 赞美祖国情怀的古诗

    赞美祖国情怀的古诗   关于赞美祖国情怀的古诗大家了解过多少呢?可能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下面就是小编分享的赞美祖国情怀的.古诗大全,一起来看一下吧。   赞美祖国情怀的古诗  1….

    题库 2022年11月26日
    20
  • 辛弃疾《满江红·江行和杨济翁韵》阅读答案附赏析

    满江红 宋.辛弃疾 过眼溪山,怪都似、旧时相识。还记得、梦中行遍,江南江北。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緉平生屐。笑尘劳、三十九年非、长为客。 吴楚地,东南坼。英雄事,曹刘敌。被西风吹尽…

    题库 2022年11月18日
    32
  • 乔吉《水仙子·咏雪》阅读答案及赏析

    水仙子·咏雪 乔吉 冷无香柳絮扑将来,冻成片梨花拂不开。大灰泥漫了三千界①,银棱了东大海,探梅的心噤难捱。面瓮儿里袁安②舍,盐罐儿里党尉③宅,粉缸儿里舞榭歌台。 【注…

    题库 2022年11月19日
    28
  • 扩写木兰诗

    扩写木兰诗   《木兰诗》紧紧围绕着木兰的形象着墨。它有时“惜墨似金”,写得极简;有时又“泼墨如水”,尽力铺排。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扩写木兰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扩写…

    题库 2022年11月27日
    27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