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好问《市隐斋记》阅读答案及原文翻译

市隐斋记
元好问
吾友李生为予言:“予游长安,舍于娄公所。娄,隐者也,居长安市三十余年矣。家有小斋,号曰‘市隐’,往来大夫多为之赋诗,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
予曰:“若知隐乎?夫隐,自闭之义也。古之人隐于农、于工、于商、于医卜、于屠钓,至于博徒、卖浆、抱关吏、酒家保,无乎不在,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前人所以有大小隐之辨者,谓初机之士,信道未笃,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故以山林为小隐;能定能应,不为物诱,出处一致,喧寂两忘,故以朝市为大隐耳。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自山人索高价之后①,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今夫乾没氏②之属,胁肩以入市,叠足以登垅断,利嘴长距,争捷求售,以与佣儿贩夫血战于锥刀之下,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曰:‘我隐者也’而可乎?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
曰:“鬻书以为食,取足而已,不害其为廉;以诗酒游诸公间,取和而已,不害其为高。夫廉与高,固古人之所以隐也,子何疑焉?”
予曰:“予得之矣,予为子记之。虽然,予于此犹有未满焉者,请以韩伯休之事终其说。伯休卖药都市,药不二价,一女子买药,伯休执价不移,女子怒曰:‘子韩伯休邪,何乃不二价?’乃叹曰:‘我本逃名,乃今为儿女子所知。’弃药径去,终身不返。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言,身之文也,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奚以此为哉?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非公意也。君归,试以言问之。”
贞佑丙子年十二月日,河东元某记。
注:①山人:山居者,指隐士。②乾没氏:侥幸取利的人。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舍于娄公所              舍:居住
B.非特深山之中            特:只,仅仅
C.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    诱:欺骗
D.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意:意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乎不在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以予观之,小隐于山林则容或有之     但以刘日薄西山
C. 今夫乾没氏之属,胁肩以入市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D. 予意大夫士之爱公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11.下列句子中,全都属于作者对伪隐者讽刺否定的一项是(  )
①非特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为隐                   ②而在朝市者,未必皆大隐也
③自山人索高价之后,欺松桂而诱云壑者多矣,况朝市乎   ④夫廉与高,固古人所以隐也
⑤悬羊头,卖狗脯,盗跖行而伯夷语                     ⑥身将隐,焉用文之?是求显也
A.①②⑤    B.① 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生是作者的朋友,他认为娄公既清廉又高洁,是一个居于闹市的真隐士,所以希望作者为 娄公的“市隐斋”写一篇记。
B.作者认为,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什么地方什么行业都可以作为隐居之所,不一定非要躲到深山老林住在蓬蒿茅草之下才算隐居。
C.古人认为“隐”有小大之别,“小隐”因为道行不深,为避免见到引起欲望的东西扰乱内心,所以要躲到山林中;“大隐”因为道行高深,可以不被外物所诱,所以可以隐在朝市中。
D.作者最后说起韩伯休的故事,是以韩伯休不求显达的淡泊心性来说明什么才是真正的隐者,从而说明娄公本是要与世隔绝的,批评姓李的朋友替娄公求取书斋之记,违背了娄公本意。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渠欲得君作记,君其以我故,为之。(3分)                                                 
(2)敢问娄之所以隐,奈何?(3分)                                                                  
(3)夫娄公固隐者也,而自闭之义,无乃与伯休异乎?(4分)

参考答案
9.D(意,猜想)
    10.D(D项都是定语后置的标志。A项前一个“乎”是句中停顿,后一个是形容词词尾。B项前一个“以”是介词,“按照”,后一个“以”是连词,“因为”。C项前一个“之”是指示代词“这”,后一个“之”是助词。)
    11.C(①④是作者的正面阐述,非讽刺否定)
    12.D(从开头来看,求取书斋之记,是娄公本意,作者说“予意士大夫之爱公者强为之名耳”,是作者委婉地批评娄公。)

    13.(1)他想要您帮他写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评分标准:“渠”,他,1分;“其”,副词,表期望,译为“希望”,1分;“为之”,1分。
    (2)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怎样的呢(或“是什么样的呢”)?
    评分标准:“胆”,斗胆、冒昧1分;“所以”1分;“奈何”1分。
(3)娄公的确是隐士,但是他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吧!
评分标准:“固”,译为“的确”“本来”,1分;“而”转折连词,可译为“但是、却”,1分;“义”,译为“主张、思想”,1分;“无乃……乎”,1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李生对我说:“我游历长安时,住在娄公家中。娄公,是一位隐者,住在长安市市区三十年了。家中有一个小书斋,称为“市隐”,和他交往的大夫、士人,很多替它题诗的,他想要您帮他写记,希望您因为我的缘故,写一篇记吧。”
    我说:你懂得隐的含义吗?所谓隐,就是与世隔绝之意。古人隐于农、工、商、医卜、屠钓,以至于赌徒、卖酒人、守关吏、酒家伙计,无处不在,不只(生活)在深山之中、蓬蒿之下,然后才算隐者。前人之所以有大隐、小隐的区别,是说那些最初有智巧变诈之心的人,对道的信仰还不够坚定,不愿意看见自己喜欢的东西,使自己的心不乱,所以把隐居山林作为小隐。那些既能坚守(操行)又能应付(世事)的人,不被外物所诱惑,他们或出仕或退隐,喧嚣与寂静全都忘记了,所以(人们)把隐居于朝廷与市肆的人作为大隐。依我看来,小隐在山林的,或许有,但在朝廷与市肆中隐居的人未必都是大隐。自从“山人”(李渤)以隐士为名索要高位以后,欺骗松桂云壑的人就越来越多了,更何况是居在朝市的人呢?现在那些投机牟利之人,敛缩肩膀出入市肆,翘着双腿操纵、把持集市,以牟取高利,用利嘴长爪,争强好胜,谋求功名,以致于与佣夫商人为一点微末小利争得头破血流。挂羊头,卖狗肉,像盗跖一样行事,(却像)伯夷一样说话,说“我是隐者”,行吗?我冒昧地问,娄公隐居的原因是怎样的呢?”
    (友人)说:“他卖书来换取食物,求饱罢了,不妨害他的清廉;凭诗酒与各位士大夫交往,求得融洽罢了,不妨害他的高洁。(追求)清廉与高洁,本来就是古人隐居的原因,您怀疑什么呢?”
    我说:“我知道了,我替你写这篇记。即使如此,我对于这件事还有不满意的地方。请让我用韩伯休之事来说清我的看法。伯休在都市中卖药,他的药没有两种价格,一个女子来买药,伯休坚持不肯改变(降低)价格,女子生气地说:‘你是韩伯休吧?为什么不肯改变价格呢?’于是韩伯休叹息说:‘我本来不求名声,现在(我的名字)却被一个小女子知道了!’他丢了药,径自离开了,至死也没再回来。娄公的确是隐士,但是他自我隐藏的思想,恐怕还是与韩伯休不同吧!语言,是一个人的文饰罢了,自身将要隐居了,哪里还用得着文饰呢?这是追求显扬啊。(娄公)用这篇记做什么呢?我猜想,是那些喜欢娄公的大夫士人勉强要替他求名罢了,不是娄公的本意吧。你回去试着用我的话问问他吧。”

感谢您访问:生涯设计公益网!本文永久链接:https://www.16175.com/980593.html。侵删或不良信息举报请联系邮箱:121488412@qq.com或微信:aban618。
(0)

相关推荐

  • 孔雀东南飞 /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朝代:两汉 作者:佚名 原文: 感谢您的评分    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

    古诗文 2020年3月20日
    663
  • 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论争误区辨析

    当前中学文言文教学论争误区辨析   论文摘要:当前文言文教学的相关论争中存在着文言文价值的错位、文言文教学价值认知主体的缺失两类误区。对此,在以文言文教学研究为代表的语文教育研究在…

    古诗文 2022年11月17日
    53
  • 《问说》文言文及注解

    《问说》文言文及注解   《问说》无论在命题,立意,论证方法或语言风格上,都可以看出有模仿韩愈《师说》的痕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问说》文言文及注解,希望对你有帮助!   问说   …

    古诗文 2022年12月1日
    44
  • 《宋史·范成大传》阅读题及参考译文

      范成大,字致能,吴郡人。绍兴二十四年,擢进士第。授户曹,监和剂局。隆兴元年,迁正字。累迁著作佐郎,除吏部郎官。言者论其超躐(越级升迁),罢,奉祠。   起知处州。陛对,论力之所…

    古诗文 2022年11月11日
    51
  • 《九日感赋》翻译及赏析

      九日感赋   秋瑾   百结愁肠郁不开,此生惆怅异乡来。   思亲堂上茱初插,忆妹窗前句乍裁。   对菊难逢元亮酒,登楼愧乏仲宣才。   良时佳节成辜负,旧日欢场半是苔。   …

    古诗文 2022年11月6日
    60
  • 《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翻译赏析

      《入若耶溪·轻舟去何疾》作者为唐朝诗人崔颢。其古诗全文如下:   轻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鱼鸟间,动摇山水影。   岩中响自答,溪里言弥静。   事事令人幽,停桡向馀…

    古诗文 2022年11月7日
    63
分享本页
返回顶部